公益中国人(元振国)2021年7月11日是公益中国人重走长征路第13天。一早我从西昌出发追寻中央红军长征的足迹,先后到了会理、礼州。下午三点由礼州出发,60多公里的路程,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彝海结盟之地——冕宁县城。在这里,我参观了红军广场和纪念馆,晚上入住于冕宁县城的一家旅店,决定明天一早前往彝海去参观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结盟之地。
冕宁地处攀西大裂谷地带,安宁河和楠桠河发源于境内,雅砻江从西南蜿蜒而过,“山似冠冕、水曰安宁”,平畴沃野得天独厚。千年茶马古道依稀可辨,悠久的高阳文化在此诞生。在这里,红色文化根植于这片沃土,“嫦娥”“北斗”在此奔赴浩渺苍穹…… 。
首先我来到了位于冕宁县城的红军广场,广场依安宁河而建,我沿着红军广场旁边安宁河畔的步道闲庭信步地走着,这里,万里晴空,一片湛蓝。那种蓝是浅浅的,就像是快蓝水晶,给人的感觉总是那样纯洁、清爽。这里,河中柳影袅袅,蓝天白云在河中形成倒影,水中的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倒映着妩媚,倒映着温柔。广场的旁边,绿树成荫,已经成为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公园。
这里由红色大理石组成的雕塑人物组像《长征颂》矗立在广场中央。雕塑长20.5米,高7米,形制如山。人物头像是以当年红军长征过冕宁时的红军领导人作为原型,他们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陈云、刘伯承、聂荣臻。
雕塑的背面是由“喜迎红军”、“建立政权”、“彝海结盟”、“欢送红军”等几组浮雕组成,将红军当年过冕宁时的小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地上的这个圆圈,时间刻度是年、月份,代表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大事件。
礼州会议后,中央红军绕过西昌,到达了泸沽县城。从这里到大渡河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偏向东北,从越西到到大树堡渡河,河对岸是富林,直通成都。另一条是小路,偏向西北,经冕宁通过彝区到达安顺场,渡过大渡河后便是雅安地区。自古以来,从川西南北渡大渡河,来往行旅客商只知大路,而因小路不但崎岖难行,彝区更不准汉人通过。
5月20日,刘伯承、聂荣臻率领中央红军先遣部队到达泸沽城,先遣队司令刘伯承认为,如果川军死守横在大路上的富林,中央红军要从大树堡渡口渡过大渡河将十分困难,因此建议中革军委改变路线,选择小路从安顺场方向渡过大渡河。关于必经彝区的问题刘伯承说:彝族分黑彝和白彝,黑衣是纯粹的彝族血统,是彝族的上层;白彝是彝族混血,属彝族的下层。他们之间有矛盾,而矛盾的主要起因是彝人对汉人的猜疑和敌对,这是国民党当局长期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后果。但是,只要红军工作得当,是有可能通过的。聂荣臻对刘伯承说:“不管黑彝白彝,总比刘文辉好说话吧?”
两个人统一了意见之后,立即给中革军委起草电报具体建议是:从泸沽兵分两路,主力部队和中央纵队改走小路,从安顺场附近渡过大渡河。同时派刘亚楼和左权带领红一军团二师五团佯装主力,继续顺着大路前进一迷惑敌人。但是,由于中革军委正在行军的路上,电报无论如何也联系不上,时间不能耽误,刘伯承命令继续呼叫军委电台,同时先遣队向冕宁前进。出发前,刘伯承专门给先遣队作了动员:红军就要通过彝区了,彝人对汉人猜疑很深,语言又不通,他们可能会向我们开枪射箭,没有命令绝对不能还击。
晚上,在中共冕宁地下党廖志高和陈野萍的带领下,刘伯承率领中央红军先遣队到达了冕宁县城。此时,这座县城竟然没有任何一支川军驻守。为不打扰居民,先遣军司令部就设在了城内的一座天主教堂里。红军进驻的时候,刘伯承把教堂的神职人员集合起来,向他们宣传了红军的宗教政策。教堂里几个法国修女对面前这个被传说为“土匪首领”的红军将领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感到万分惊讶。
红军路过石龙桥时,石龙桥群众在地下党的组织下,沿街挂起红灯,为红军,送水、送馍、送糕点。1935年5月21日凌晨,红一军团进入冕宁城,在锣鼓声和“家家点红灯迎红军”的欢呼声中,全程顷刻灯火辉煌、人声鼎沸,群众纷纷前来看望红军,各种欢迎红军的标语贴满了大街小巷。5月22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等领导同志到达冕宁县城。
红军进驻冕宁后,商店照常开门营业,红军纪律严明,公买公卖,军民关系亲如一家:妇女们组织洗衣队为红军洗衣服,老人们沿街摆茶招待红军,青壮年们积极为红军带路、运送伤员。群众还主动让房、借门板、借被盖给红军,帮红军做馒头、制干粮,在石龙桥,群众还宰杀了14头肥猪,慰问红军(红军坚持付了钱),在拖乌,彝族群众抱着母鸡送给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沿途群众欢迎、支持红军的事迹不胜枚举,至今传为佳话。
1935年5月22日,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红军在彝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
1935年5月23日,红军在冕宁文庙举行了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有彝汉群众千余人参加,大会上宣布成立冕宁县抗捐军,同时中央决定在冕宁、越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当晚,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彝族代表果基列达。向他了解了彝族的情况,宣传了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这里也成了冕宁最早设立的红色革命地标——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
走进冕宁县城厢镇东街8号,就是冕宁红军长征纪念馆所在地了。1965年辟为红军长征纪念馆,至今仍保留了当年毛泽东同志接见彝族代表和地下党代表的厅堂布局原貌,并陈列文献、文物、图片近200件。我观看着馆内陈列展出的红军长征的文献、文物和图片。红军当年赠送给群众的苏区货币、手镯、皮鞋、煤油熨斗、茶盅等物品,也流传至今,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在纪念馆中展陈。
纪念馆展出的文物中,有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这份布告,冕宁向北是彝族聚居区,红军在冕宁特别重视民族工作,这份布告深入浅出地宣传了红军的民族政策,在彝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份布告中还第一次出现了“红军万里长征”的提法。
从红军长征纪念馆出来,我在想,八十多年过去,冕宁已成功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4A级景区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文化旅游品牌,并于2021年位列四川省“第三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名单文旅产业发展呈现“井喷”态势,成为冕宁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首位产业”。如今,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起点的冕宁,再绘天府旅游名县的“冕宁蓝图”,以前所未有的谋略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冕宁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