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创新 > 公益观察

太行山杜硇村出版村志 承前启后奔小康

时间:2022-06-29 08:56:13  来源:公益中国人  作者:元振国

  公益中国人讯(元振国)2022625日上午,位于河北省邢台沙河市西部太行山山上的柴关乡杜硇村全体村民如过节一样开心,在外面工作的乡亲回来了,在外经商的乡亲也赶了回来。

01.jpg

  2019年春,杜硇村第一本以村级为单位编写的地方志《杜硇村志》正式启动编撰。时隔三年的今天,他们翘首以盼的《杜硇村志》在杜垴村正式发布出版了。抗战时期的民兵英雄元迎全、英雄的八路军战士元臣山以及牺牲在朝鲜抗美援朝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元金秀、元有来的故事家喻户晓。

02.jpg

    杜硇村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一杜姓人家迁到此地建村以来,村里旳杜姓、元姓祖祖辈辈都在这方圆几里地的黄土地上繁衍生息,两姓村民之间和睦相处、民风淳朴、风俗相通,村民之间来往频繁,相互之间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03.jpg

  《杜硇村志》由村里的老支书元进龙任主任、元时的为主编、元延明为责任编辑,元增印、元书兴、元永祥、元靠山、元振国、陈保群、元申所、元学广、元延学等组成的村志编写委员会编撰,主编元时的耗费了大量时间收集材料。责任编辑元延明,这位从部队退休的干部时刻牢记“忠实践行、宽厚处世、忠厚传家、以德育才”的传统,根据爷爷元成堂在世时关心公益事业、整理家谱、回忆撰写民国、抗战、解放后等各时期所遭受得动难、典型事迹、乡风乡貌发展变化留下的宝贵的村史资料,完全了《杜硇村志》。

04.jpg

  村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村支书元学广的带领下更是积极起来,他们和村志编写委员会的乡亲们为了撰写村志搜集了很多资料,对于太行山上这个小村庄来说实属不易。初稿出来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使一部详实完整的村志终于呈现在世人面前,让后人进一步了解到村子里灿烂的乡村文化、光荣的革命历史,近距离接触到在外打拼的乡贤。

  老支书元进龙说:“杜硇村曾经辉煌的历史是我们永远的骄傲,而杜硇可能迎来的蜕变才是我们现实的使命”。村支书元学广说:“我们要向前辈们学习,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振兴,愿杜硇村花果飘香、鱼翔浅底、绿树掩映、人寿年丰、处处生机勃勃的古村明天更美好”。

05.jpg

  柴关乡党委副书记元玉鹏说:“希望杜硇村的乡亲们将继续用勤劳和智慧建设家园,将来用一本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新村志,书写今天和未来的幸福生活”。

06.jpg

  修编村志既可以起到“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也可以激励后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具有重要意义。

07.jpg

纯朴的民间小剧津津有味

  作为杜硇村建村以来的首本村志,《杜硇村志》由村委组织编撰,不少杜硇村在外乡贤共同出资、出力。书中详细记录了杜硇村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既有对村里现存600余年古村落建筑及宗谱的考校,又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村民创造的翻天覆地的新村风貌。

08.jpg

    杜硇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西部海拔700米的太行山脉,是因杜姓先居而成村。相传唐朝时期此地就有人居住,明朝永乐二年(1404)建村至今已有610余年历史。杜硇村经历了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后走向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改革开放后,杜硇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现有126户、人口449;耕地580亩、荒山面积2700余亩。这里梯田状地貌,沟壑纵横,土壤为黑土,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这里四季分明、雨量稀少较宜农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杜硇村村民耕而食,织而衣。杜、元两姓的祖先世世代代劳作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既繁衍子孙又创造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09.jpg

   杜硇村,这个物证可知的历史已有610多年的太行山脉古村落,村党支部在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征途中,把村子建设得有声有色。2019年的一段时间里,村干部和群众就有个新的想法,写一本村志,把人们看到的、经历的、口口相传的一事一情用文字记载下来,传承给子孙后代。这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不仅村民支持,村里在外工作的社会贤达及热心人也纷纷鼎力相助,作为家乡古村落杜硇村的一员,我每次回到家乡,看到这个村子还真有讲不完的故事,看不完的美景。

  杜硇村西南高达600多米的悬崖峭壁下面便是东沟村,在悬崖下有一块巨石突兀而出,悬在空中,巨石且呈20多度倾斜,看上去似有摇摇欲坠之状。从东沟村仰视巨石,直看到巨石耸立云端,镶在天空,古称“小老天崖”,也称“小老天爷”。巨石虽有摇摇欲坠之忧,但是多次地震仍巍然不动。附近的村民谬传为防巨石坠落,用草绳拴着,试想,如此重的石头,那是能用绳子拴住的吗?显然,这的确是讹传。 

09.jpg

  据老年人口传,解放前东沟村民每年春节大年初一早起都要到杜硇村上岭氹盖一塔状石柱,祈祷巨石不要坠落伤及东沟村。可是杜硇村的顽皮孩儿很快就把石柱推倒了。有时候清早建起,上午就被推倒,建建拆拆都成常事。后来破除封建迷信,东沟村民再也不做这个徒劳的事了。

  从“小老天爷”俯视东沟,大多数人只敢远视,只有胆量大的人才敢近前。八世先人元来福胆量过人,臂力过人,走悬崖峭壁如履平地。他曾与别人打赌,徒手抓住巨石边缘,全身悬在半空,安然无恙。杜硇村民中,只有他冒过这个险。

  曾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和父母一起参观“小老天爷”,杜硇村的亲朋好友凡来村里走亲访友的,“小老天爷”是必看之地,俨然一处旅游景点。

10.jpg

11.jpg

在东沟村远距离地拍摄的小老天爷

  我用相机记录了几个场景,不管村志能否用上,而是想通过这几个镜头看看家乡这个小村庄是大有发展前景。

12.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村里的父老乡亲吃上了甘甜的井水,宽敞的马路、雪亮的太阳能路灯、崭新的四合院留有花草和菜园的芬芳。在家里,一年四季不再缺水断电、冷暖温度自己定。在村内,巷道垃圾不落地,空气新鲜无灰尘,老人吃饭穿衣又保暖,儿孙在外不着慌。这里环境优美接地气,这个处处生机勃勃的村庄就是太行山古村落杜硇村——我美丽的家乡。

13.jpg

冬季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

  每次回到家乡,虽然走马观花只呆了几个小时,从村里到田间拍了几张照片,掠光浮影,已经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今天,我又回到了家乡杜垴村参加《杜硇村志》正式发布出版活动,正当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的,却没有影响对家乡古村落认识的兴趣,特别是村干部不仅带领大家勤劳致富,更注意抓村里的文明建设难能可贵,把老一辈口口相传的感人故事、村民风俗、历史变迁等等,用文字记录下来,传承后代功德无量。

  我拿到了村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要传承祖辈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光荣的革命历史,书写今天和未来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  胡献芬)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