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汶上县汶上街道有这样一位67岁的老人,他一生敬仰雷锋、学习雷锋、宣传雷锋,是汶上县家喻户晓的活雷锋。
他几十年坚持搜集红色藏品、史料10万余件,全国20多个省市的新华书店、文化摊点甚至农村胡同都留下他的足迹。退休后的他本可以凭借这些藏品过上安逸优渥的生活。可谁也没想到,他收而不藏,举全家之力开办全省第一个红色家庭档案馆,并无偿向社会开放。他亲自担任义务讲解员,宣传雷锋精神。不仅如此,他还无偿捐献藏品史料,汶上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烟台市雷锋事迹展览馆、任城区阜桥街道津埔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嘉祥红太阳文化博物馆,都陈列着他悉心遴选、价值极高的雷锋精神藏品。藏品都公开展示了,他就捐款,已累计向社会捐款15万余元,而自己仍旧过着比较简朴的生活。
有人说他傻!还有的说他小时候上学不傻,长大了就越来越傻!他说,“一辈子学习雷锋,一辈子宣传雷锋,一辈子只做好事,一辈子甘当‘傻子’。”
张茂路的红色家庭档案馆是他退休后举全家之力筹建的。共有10个展室,面积达300多平方米,红色档案有领袖类,党史党建类、雷锋等英模人物类,共计文献档案368卷(盒),展品5000余件。10余年来,他坚持“自费收藏、公开展览、免费参观、服务社会”的宗旨,担任义务讲解员,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截止目前,已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达15万人次。
为了扩大公益事业影响,他将部分雷锋精神藏品无偿捐献给汶上县党性教育展馆,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雷锋精神文化墙,使展馆升级成闻名遐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长期进行志愿讲解。工作关系,我们接触较多。至今我仍记得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我一辈子收藏雷锋,一辈子学习雷锋,只要需要,我就随时去‘讲雷锋’。”
汶上县的人们大多都知道,他的讲解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广受的好评。我们经常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济宁日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上见到这样的画面:展馆里,一群戴着红领巾、认真倾听的学生,簇拥着一位半头白发、侃侃而谈的老者,那就是张茂路。画面很和谐!主题很突出!充盈着满满的正能量!很多人却不知道,画面的背后,他付出了多少艰辛。
1963年雷锋的事迹在全国传播开来后,11岁的张茂路就追寻雷锋的脚步一路走到了现在,这一追就是56年。为了收集红色精神藏品,他倾尽余财,在30多个省市都留下了追寻的足迹。张茂路一直坚持了50余年,迄今为止收藏的有关雷锋的藏品就达13000余件。他没有计算过为了收藏花了多少钱,单是堆成小山的车票就有6万多。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年代,出发前他的行囊里装满的是馒头咸菜,归来后是各类书籍、藏品。回忆这段历史,他说,我遇到了很多好人,他们听说我要做的事时,都愿意帮我一把,把自己的东西送给我,并嘱咐我保管好、利用好,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他们都是活雷锋。
2012年汶上县成立了佛都志愿者协会,他任名誉会长,目前已发展到700多名会员,他们的公益10+10项目,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项目。2013年他被聘任为汶上县无偿献血分会会长。经过努力,汶上的献血量由全市最差发展到连续6年保持先进分会荣誉。2014年5月,汶上县筹备成立拥军优属协会,大家推举他担任会长。协会利用重大节日,经常性地开展慰问,连续多年获得全市拥军优属先进单位。2016年他在汶上县新华书店开设了“书香大讲堂”,在他的支持指导下,目前已经开展70余期公益讲座,受到省市新华书店充分肯定。
2019年3月份学习雷锋活动任务较为集中,出院不久满脸病容的张茂路,先后28次来到我的工作单位——汶上县汶上街道西门社区,到5楼党性教育展馆义务讲解。人们看到是,这位67岁的老人就像重新焕发了青春一样,用生动的讲述赢得阵阵掌声。人们看不到的是,年近古稀的他拖着虚弱的身子,缓缓走下楼梯的疲倦。更让人心疼的是,3月28日下午,正在展馆讲解第二场的他突然接到噩耗,91岁的母亲突发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他……
习总书记说,有人说雷锋傻,那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崇高!
有人问,什么是红色故事?我说,红色故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故事。而为人民服务无疑是崇高的。退伍不褪色,退休不褪色,永远是红色。张茂路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一手缔造了5个志愿者服务组织,成功带动学习雷锋的新热潮,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他的红色基因,激励着现在的年轻人争做雷锋传人。他的红色故事,也必将载入齐鲁大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