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长沙讯(元振国 邹晓春)5月1日,长沙望城洗心禅寺大师汇聚,嘉宾云集。为献礼新中国70华诞,弘扬爱国主义和优秀传统文化,由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管,长沙市民族宗教事务局、长沙市望城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指导,湖南省长沙洗心禅寺慈善基金会(简称“洗心基金会”)携手湖南省宗教文化交流促进会、腾讯网儒佛道频道主办,扬州文峰慈善基金会、长沙市望城区湖湘文化交流协会、望城区佛教协会协办,洗心禅寺、湖南德熙行承办的第十三期“洗心讲坛”隆重举行。
出席讲坛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湖南省民宗委宗教团体服务中心主任唐志兵先生;湖南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副调研员黄昕先生;长沙市望城区政协副主席凌立霞女士;长沙市望城区政协副主席、望城区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严毅夫先生;长沙市望城区湖湘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秦岳良先生;长沙市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周兰英女士;长沙市望城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民宗局局长苏景文先生;中国宗教文化出版社主编霍克功先生;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助理 、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力先生;长沙市望城区佛教协会副会长宗云法师;湖南德熙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志军先生;长沙医学院何晓燕女士等。
洗心禅乐团成员的歌曲联唱拉开了本次“洗心讲坛”的帷幕。“人民盼幸福,国家要富强,共筑中国梦……”王柔成率先献唱《人民盼幸福》。在湖南古典吉他第一人李庆老师的吉他伴奏下,龙奕为大家带来了《洗心禅歌》,赢得阵阵热烈掌声。一首《我和我的祖国》将气氛推上高潮,演员和观众们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台上台下顿时激动、欢乐起来。
悟圣大和尚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领导、有关单位、登坛嘉宾、爱心人士、寺院法师、居士义工们的关心支持。他认为,举办“洗心讲坛”,是佛教与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坚定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洗心禅寺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爱国守法、爱教持戒,积极服务社会的需要;是集合各界优秀文化力量,进一步发挥文化教化功能,引导人们向上向善、健康文明、和平和谐的需要。他表示,“洗心讲坛”已连续举办十三期,具有学术性、群众性和趣味性的特色。本期讲坛有两个主题:一是要加强寺院的书院化建设,引导佛教四众弟子多读书;二是要提升寺院参与慈善的理论和效果,彰显僧团社会责任的担当。他希望“洗心讲坛”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帮助大家增长智慧、促进健康、提高修养、提升幸福。
洗心禅寺首座、洗心基金会导师妙华法师,洗心禅寺监院、洗心基金会监事悟博法师,中国文化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王守常先生,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原院长、教授、博导朱汉民先生,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周秋光先生,凤凰网佛教频道主编崔明晨女士共六位主讲嘉宾,以及北京明德书院理事长、院长张顺平先生,洗心基金会秘书长杨开井先生共两位主持嘉宾,在洗心禅寺大雄宝殿前坪设坛开讲。他们以通达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语言,围绕“书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慈善与佛教”两个主题,对书院、文化、慈善、佛教等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为现场七百余名听众带来了一场文化与思想的盛宴。
上午场由妙华法师、王守常教授、朱汉民教授设坛,张顺平先生主持,论道“书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话嘉宾回顾了书院的历史,介绍了书院的建制,之后围绕“书院与文化复兴的密不可分”、“书院与佛教的紧密联系”、“书院的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对话,探讨了古代书院为何能培养出众多杰出人才,传统书院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如何避免当下书院空壳化等问题。
四位嘉宾引经据典的阐述,鞭辟入里的分析引人思考与共鸣。妙华法师说:“书院瞄准了一个主题就是传道,充分发挥了传道功能,论道、学道、修道、回报,这是寺庙和学院共同办学的方向;同时,道与心是相契合的,把传道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技巧置前,不排除学习知识和技巧,而是要更重视布道和弘道。”
朱汉民教授提到,中国的书院实际上集合传统文化中各家学说于一体,它并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弘道育人的民间学术的担当。中国近现代很多名人都受过传统的书院教育,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就是其中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未曾接受过书院教育的胡适,也坦言:书院之废,实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
王守常教授回答了“当代书院如何发挥学习教育的功能?”的问题,他首先从私人书院和官方书院谈起,接着讲到国学教育,他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学有所起色,但依然很惨淡,新一代书院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如何去发展,能否坚持在于书院的本心和初衷。在说到寺庙和书院的关联性时,王守常说:“新时代可以进行寺庙与书院相连接的尝试,建立讲坛,既要学内学佛经,也要学外学数理化;既要接纳僧众,也可以吸引中小学生来读书,使讲坛不仅仅是佛教自己的一个道场,也是面向社会大众的一个道场。”
张顺平先生将古代书院和现代书院的经济来源进行了对比,他指出,古代书院大多有名人或地方家族的经济支持,比如宋代名臣范仲淹,曾捐出很大的资产来兴建书院。
在谈及书院的读书方法时,妙华法师倡导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因为读书能真正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他们指出,在互联网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代社会,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多读国学经典,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场服务的洗心义工有50余人,中午与会者免费就餐吃素。
下午场由悟博法师、周秋光教授、崔明晨女士登坛,杨开井先生主持,探讨“慈善与佛教”。杨开井先生首先介绍了洗心基金会及其四大公益项目:扶贫、助孤、医疗援助、教化(放生、保护生态),成立7年共募集善款4500余万元,用于助学、扶贫济困、放生、慈善公益活动、公益文化传播活动等3500余万元,受助学生近6500人,发放善款2300余万元。
周秋光教授简要介绍了中国慈善的历史和格局、现代公益慈善的发展和法治要求。
悟博法师回顾了佛教开展慈善的历史和功德,他说道:“慈善的背后是一种行为,是本性的一种驱动,慈悲、智慧的心始终是慈善的源泉。佛教始终以智慧为根本,以智慧做慈善。比如像此前有人放生,放生了外来物种破坏生态环境,或者把蛇放生到公园里咬伤了人,这就是不智慧的。”
崔明晨女士介绍了当前佛教慈善开展的现状和局限、世界公益慈善的潮流等;她着重强调,由寺院成立的慈善机构,之所以从过去的慈善功德会逐渐转变为公益基金会,其最大的目的在于适应社会发展,冲破宗教形式的桎梏,以期在更大范围上接触社会,为更多的人群服务;同时她也指出,目前佛教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上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现场的观众还与嘉宾对话、讨论、学习请教,一天的公益文化慈善课下来,大家获益匪浅,更多的人表示要“存善心、行善事、快乐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