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讯(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厨余垃圾处理不好,不但会污染生活环境,还会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厨余垃圾处置站不但能解决这个难题,还可以通过特殊处理,使厨余垃圾变成高质量的有机肥,实现厨余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今年7月建成投用的栾城区厨余垃圾处置站,是石家庄市第一家源头资源化厨余垃圾处置站,堪称全市厨余垃圾处置的尖兵。
厨余垃圾专人清运 还能随叫随到
8月26日一早,栾城区厨余垃圾处置站的赵爱青和同事一起,驾驶着厨余垃圾清运车,来到城内多家单位食堂后厨,对前一天产生的厨余垃圾进行清运。
“我每天上午和下午跑两趟,到城内各定点单位去回收厨余垃圾,运回到处置站加工成肥料。”赵爱青说,除此之外,厨余垃圾处置站还提供免费上门回收服务,如果有单位需要,可直接拨打电话,然后就会有工作人员开车前去清运厨余垃圾。
据工作人员介绍,自7月处置站运营以来,厨余垃圾的回收范围目前主要面向栾城区内各机关单位,随着处置站运营范围扩大,今后还将面向城区各个小区和饭店,达到城区厨余垃圾“零废弃”。
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日处理量达5吨
26日10时许,赵爱青驾驶满载着厨余垃圾的清运车,回到了位于栾城区鑫源路附近的厨余垃圾处置站,几位工作人员早已在此等候,大家齐动手,将车厢上的6个垃圾桶卸下车。
栾城区厨余垃圾处置站偌大的车间内,餐厨垃圾生化降解设备采用源头化处理体系,包括前端分类式收集、中端密闭式收运、后端生物化就地处理。工作人员将运回的厨余垃圾卸货后,先进行称重,再将垃圾桶放在升降装置上,在专人操控下,倒入餐厨垃圾生化降解一体机中。被倾倒的垃圾首先落入分拣平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在这一步骤将混入厨余垃圾的塑料等其它垃圾拣出,并用水枪将垃圾桶清洗干净,分拣好的厨余垃圾进入生化仓中进行降解。
栾城区厨余垃圾处置站负责人常鹏举介绍,厨余垃圾生化仓内有一个“小卫士”,叫做“菌种”,运用生物发酵工艺,能够在一定温度下经过上料、分选、破碎、发酵,把厨余垃圾转换成高质量的有机肥。24小时后,工作人员经过数字控制台监控数据,将转换后的有机肥料从出料口送出,产出的肥料将用于城市绿化,提升土壤肥力。
栾城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厨余垃圾的处理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会造成蚊虫滋生,病毒传播,破坏生态环境。如今栾城区厨余垃圾处置站建成后,对厨余垃圾进行再利用,最终变废为宝,做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引进生物技术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厨余垃圾生产车间,常鹏举向记者介绍,厨余垃圾处置站正在尝试利用黑水虻和蚯蚓,建造资源再生的第二生产线。
黑水虻被称为自然界的天然小卫士,幼虫可消化分解厨余垃圾的重量,最高可达到自身原始重量的100倍,富含蛋白的黑水虻长大后,制成虫干还可作为饲料,而蚯蚓取食厨余垃圾后,所产生的粪便可以改善土壤肥力。
除此之外,站内还专门设置了参观实践区,对城区内的居民和学生进行宣传教育,通过了解黑水虻和蚯蚓的“工作”环境和原理,以及厨余垃圾的降解流程,动员全民参与到“零垃圾”的生活方式中。
全民参与 创造垃圾分类新局面
据栾城区栾城垃圾分类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投资200万元开始建设石家庄市首座源头资源化厨余垃圾处置站,共分三期建设,如今一期项目已完成,日处理量达到5吨,等三期项目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可达35吨,将对全区餐饮企业、企事业单位的厨余垃圾和农贸市场的果蔬垃圾以及城区居民的厨余垃圾实施无害化处置,实现全区厨余垃圾源头资源化处置全覆盖。同时,投资700万元建成一座“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的区域配套综合分拣中心,年处理总量达20万吨,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
同时,栾城区为74个居民小区配备了132名垃圾分类督导员,相继开展13场培训活动,规范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积极开展“蓝色周末资源回收活动”,对囤积的可回收物进行现场回收,兑换积分或现金;引导居民从源头上养成分类好习惯,提高了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该负责人表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他们对标先进地区,学习借鉴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工作实际,优化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保障措施,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管理水平。加强垃圾分类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能力。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力度,加速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知晓率,增强市民分类意识,深入推广“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媒体宣传,充分调动市民参与积极性,增强市民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开创栾城区垃圾分类新局面。
目前石家庄市日分类厨余垃圾约4800吨,现有处理设施13座,日处理能力1181.5吨(其中资源化利用581.5吨、无害化处理600吨),年内计划扩建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3座,新增日处理量520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