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保障五大体系建设 推进依法治国战略

时间:2023-06-14 11:56:13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袁文强

  法治报道讯(袁文强)依法治国不是今天才提的,但是,当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反腐倡廉建设进入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型期,迫切需要党和国家持续强化法治建设、深入推进依法治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个体系”将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立足这一总抓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五大体系彼此联系、相辅相成。这一部署,把党和国家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必须于法有据,必须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但是,法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完备的过程。新一届党中央高举依法治国伟大旗帜,并将于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其目的就是要为今后乃至更长时期如何推进依法治国统一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指导依法治国工作。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刑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为主干,由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但一些法律规范不协调、不一致、体系性差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经济生活领域的大量问题还缺乏法律法规明确规定。

  作为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相关法律、法规必然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才能发挥引领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为此,必须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不断提高立法效率,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制度规定和社会规范体系,不断增强法律规范体系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法律法规依据。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法律再完备、规范再严格,不实施、不落实、不执行,都是摆设。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体现。必须通过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及全面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使懂法、遵法、用法、守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各级各地各部门务必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以期真正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形成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推进依法治国“落地生根”。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束之高阁,或者实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无济于事。”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重点难点,加强法治实施能力建设,以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提升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效。

  各级行政机关要切实履行法律实施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中大力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要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加快建设科学职能、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要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和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的司法体系。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确保法律法规全面有效实施,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法治优势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治优势和治理效能。

  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监督是良药。法治中国建设、依法治国方略的完备和落实,没有严密的监督体系不行。法治监督体系分国家和社会两种体系。国家监督分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种监督。具体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社会监督是国家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体现了人民直接参加国家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如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只有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监督是责任。对于那些地方政府干预执法部门的行为,对于那些执法部门执法违法的行为,对于那些玩忽职守、不作为的行为,对于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行为,都要严格追究,一查到底。

  只有通过效制约和监督,才能确保公权力的行使永远体现党和人民意志,始终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们党坚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构建有效的监督制度,努力使权力运行处于阳光之下,一套集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于一体,横纵连接,相互配合的监督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新时代构建和完善法治监督体系,要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形成更加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与国家监督、党的纪律检查与国家监察的衔接、协调、统一的法治机制;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有效机制,强化群众监督;完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切实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之风,在全社会形成遵法守法之风,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的权威性、生命力。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依法治国的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初心不改,情系人民,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群众支持和信赖;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需求,把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重要任务,积极做好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工作,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帮助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共同营造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法治环境基础。

  没有法治保障体系作为动力和规范,全面依法治国的“火车头”就开不动、跑不快。需要看到,构建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亟须对各种制约因素进行系统梳理和逐一解决。

  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确保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必须在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人才保障,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治工作队伍;厚植信法、守法的土壤,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法治文化氛围,唱响法治治国主调。

  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到一个新高度,《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等一系列相关法规成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生命力的重要途径与保障。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都是党和人民意志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必须把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作为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体推进,以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为目标,强化权力的制度制约。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同时必须坚持党纪严于国法。这是由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的,主要表现为党纪对党员的要求比国法对公民的要求标准更高。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而且要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健全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备案和解释机构和程序,增强党内法规的科学性、规范性;加强监督检查,严肃追究对党内法规执行不力,违反党内法规的党组织、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纪律责任,从而保障党内法规得到严格遵循和实施,保障党领导人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向着建设法治中国不断前进。

  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更需要狠抓贯彻落实,既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既需要国家层面更需要社会层面,既需要抢抓当前更需要常态长效。有了“五个体系”的支撑和保障,依法治国将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