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黔剧院、播雅书院非遗工作坊挂牌成立

时间:2022-09-03 08:36:40  来源:公益中国人  作者:邓江龙 呼斯楞 孙歆

    (邓江龙  呼斯楞  孙歆)科技赋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优秀传统。聚三方之力,创职教之先。2022年8月31日,贵州首个“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贵州省黔剧院国家级非遗工作坊、贵州播雅书院中华吟诵基地(贵州特色吟诵非遗工作坊)在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当天,还举行了“‘技能贵州’大数据与优秀传统文化双向赋能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专题研讨会。

图片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段迪致辞,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松华主持授牌仪式及研讨会。著名文化学者、《贵州文库》总撰、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著名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绿色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李裴,贵州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巡视员杨庆武,贵州省著名文化学者、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学会会会长、贵州省文化学会副会长何京,贵州省文史馆副馆长蒙爱军,贵州省民政厅原副厅长樊章权,贵州卫健委原副主任、省老年妇女书画协会名誉会长贺宏琼,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处处长陈丹阳,贵州省黔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贵州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朱宏,贵州省妇女联合会一级调研员任亚军,文化学者、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专家孔农,文化学者、贵州文通书局董事长舒奇峰,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花溪区关工委副主任刘开英,贵州播雅书院理事长、院长、中华古诗文吟诵非遗传承人石行等省内著名学者、专家、文化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贵州播雅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部门、师生代表参加仪式。

图片

“传统文化如何在科技信息时代精耕细作、开枝散叶,是关于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深刻思考和重要途径”。著名文化学者、贵州播雅书院首席顾问、《贵州文库》总撰、原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文史馆馆长顾久先生围绕研讨会主题,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方面解析了大数据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和重点。在他看来,传统文化如何通过信息社会的科技手段,为青年群体滋养精神、浸润思想、丰满灵魂,从而形成坚定的、可靠的中华文化信仰,是大数据与传统文化双向赋能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核心思考与重要实践方向。

图片

著名文化学者、博士生导师、贵州省绿色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贵州播雅书院首席名誉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李裴先生指出,大数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为当下社会提供传统文化的传承平台,这是全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从职业院校这个领域开展实验基地建设,既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扎根”。树之繁茂在于根深,根深方能叶茂,这个“根”要扎深、扎好、扎牢,就务必要科学、实用、有效。

图片

“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和作用。”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段迪表示,此次学院与贵州省黔剧院、贵州播雅书院开展共建合作,就是要将贵州地域文化特色和学院的办学优势相结合,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三方专业优势,在地方特色文化、非遗传承项目、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教学、发掘与传播等方面,采取多种形式普及中华优秀传统,共同把基地建设成为具有贵州特色、现代学科优势的高校传统文化高地。

图片

据介绍,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自创办以来,始终把文化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开展三全育人试点,实施文化助魂行动等。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罗松华表示,此次成立实验基地和举办讨论会,不仅是学院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积极实践,更是坚持立德树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对打造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师生综合文化涵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创建“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的初衷之一。

图片

贵州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原巡视员杨庆武表示,此次实验基地的成立,是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次良好探索和实践,理工类院校不止可以深耕技术,也可以培育优秀传统文化,按照时代需要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这个切入点和模式具备很好的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

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正在告别曾经的传统方式,快速进入数字化转型时代”。贵州省著名文化学者、贵州播雅书院名誉院长、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学会会长、贵州省文化学会副会长何京建议,“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前实际,结合未来文化产业数字化需求,通过科技与文化之间双向结合、双向创新与双向赋能,从学术研究方面有序孵化传统文化数字化文创产业与文创品牌,逐步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不断提炼,夯实基础,不断扩大影响力,实现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

研讨会上,贵州播雅书院理事长、院长、中华古诗文吟诵非遗传承人石行从“十有”、“四出”两大板块介绍了基地的建设规划和预计成效。“十有”是指:有数联党建引领、有非遗传承特色、有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有“古诗文吟诵”代表课程、有专家导师学术支撑、有传统文化研究基础、有社团文化活动、有期刊和论坛等传播阵地、有经费保障、有传统文化学术平台。“四出”是指:出经验、出模式、出人才、出成果。石行表示,基地将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力争未来三年建设完成,届时,将打造成“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综合应用平台,在全省范围推广,为贵州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积极作用,贡献重要力量。

图片

参会领导与学者及共建单位代表为基地揭牌

图片

“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验基地由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国家级非遗“黔剧”传承单位贵州省黔剧院、贵州省唯一“吟诵”非遗传承单位贵州播雅书院三方共建成立。当天研讨会上,与会学者纷纷发言,围绕“大数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为基地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与发展建议,为接下来的运营推广建言献策。

图片

贵州省文史馆副馆长蒙爱军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省卫健委原副主任、省老年妇女书画协会名誉会长贺宏琼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处处长陈丹阳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贵州省妇女联合会一级调研员任亚军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文化学者、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专家孔农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文化学者、贵州文通书局董事长舒奇峰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花溪区关工委副主任刘开英在座谈会上发言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会议现场

图片

与会嘉宾参观学院大数据实训基地及校园文化建设

图片

与会嘉宾参观学院大数据实训基地及校园文化建设

图片  

来源: 贵州播雅书院公众号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