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中国人讯(通讯员 刘莹 伊海龙)近年来,吉林省公主岭市司法局高度重视高墙外的教育改造工作,对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依规严管严教与倾心倾情帮扶相结合,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重获新生,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截至10月末,公主岭市司法局累计解除社区矫正人员3700余名。

夯实基础设施,社区矫正工作晋档升级。2015年,公主岭市司法局成立社区矫正中心,设立了接待室、信息采集室、监控指挥室、宣告报到室、矫正宣泄室、心理矫治室、教育培训室、档案室等功能室。建立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与省司法厅、省社区矫正管理局全方位对接,实现了对社区矫正对象信息采集、报到学习的全覆盖,提升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水平。全市30个基层司法所均设立了教育学习室等功能室,加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能力。今年8月,社区矫正中心共组织2次全市范围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知识培训班,交流工作经验,并分析、研究探讨社区矫正工作新路子。社区矫正中心坚持不定期地开展网络培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执法流程。对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定岗定责,明确责任,确保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健康有序推进。

依法依规严管严教,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根据人民法院调查评估委托函的要求,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深入犯罪嫌疑人住地进行走访调查,搜集被调查对象的客观材料,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出具评估报告,供审判机关参考。今年1-10月,共出具审前调查评估453份,被人民法院采信453份。社区矫正中心严格规范矫正宣告程序,充分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为社区矫正对象上好入矫第一课。对高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社区矫正对象分别适用日报告、周报告和月报告制度,随时掌握其行踪和思想动态,及时排查防范化解风险。严格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变更、外出审批管理,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日常监管工作做到“四必访”“五必知”和“六必清”。“四必访”即,思想有波动必访、言行有异常必访、家中有大事必访、生活有困难必访;“五必知”即,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必知,矫正起止日期必知,罪名及犯罪事实必知,家庭主要成员必知,主要社会关系必知;“六必清”即,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行为轨迹、矫正表现、存在的风险隐患、最佳矫正方案应采取的管控措施必须清楚。

倾心倾情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在依法依规严管严教的同时,坚持倾心倾情帮扶,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正常生活。社区矫正对象韩某某,今年41岁,2015年9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公主岭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2015年10月12日,韩某某到公主岭市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报到,由辖区司法所对其日常管理。韩某某犯罪是因为一时冲动,帮助朋友与他人打架,导致自己的足疗店被烧毁,妻子当场身亡,年幼的儿子皮肤表面92%烧伤。为了给儿子治伤,他不但花光了全部积蓄,而且卖了住房,负了债。通过多方努力和沟通,联系辖区民政部门,为韩某某的儿子办理了低保;联系媒体帮助,由好心人自发捐款,先后捐款近百万元,初步解决了韩某某儿子治伤急需;多渠道为韩某某联系工作,在某学校食堂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月工资4000元,大大缓解了韩某某的经济压力。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联系相关部门,对韩某某儿子进行临时性救助;以团省委开展全省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帮困活动为契机,司法局积极与团市委沟通,为韩某某儿子申请了一笔可观的帮困资金,及时发放到了韩某某手中。通过严管严教、倾心倾情帮扶,韩某某心理稳定,积极乐观,服从管理,感到生活有了奔头。在工作中,韩某某能任劳任怨,不怕脏、不怕累,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不仅如此,韩某某还现身说法,真情感化其他社区矫正对象,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