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组织

募集善款两亿多元 助力教育公益事业

时间:2017-12-13 11:50:05  来源:泉州晚报  作者:李雅琴

1.jpg

  公益导报讯 “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教师技能比赛,家庭教育知识巡回讲座,春蕾夏令营,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夏令营……这些尊师重教助成长活动都有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的默默付出。
  泉州市教育基金会于1989年5月经泉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是表彰奖励优秀教师、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为泉州市各级各类学校服务的公募性、非营利的公益基金会。该基金会成立以来已募集教育善款两亿多元,其中第三届理事会募集、筹划教育善款近七千万元,在筹备成立第四届理事会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又募集教育善款近五千万元。基金会积极开展送温暖、弘先进、奖助学、强师能和励成长等教育慈善公益 “五项工程”活动,助推我市教育慈善公益活动的开展。
  奖助学重家教 励成长育良才
  在石狮市祥芝中心小学设“蔡久炎专项基金”,在泉州五中设“吴长榆教育基金会专项基金”,在华侨大学、黎明职业大学和晋江沙塘中心小学设“王若察柯银娘专项基金”,在泉州师院设优秀大学生奖助学金 ……这是在泉州市教育基金会名下设立的专项基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泉州市教育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为贫困学生带来希望,对品学兼优的师生给予激励。
  为提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还创新形式,联合部门、企业启动多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的公益活动。
  “落叶归根,那是在感恩泥土的栽培……”自2008年起,基金会与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一起在全市中小学、中职学校中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推荐优秀读物,并以征文、演讲比赛为载体,发动广大中小学、中职学校的学生踊跃参加,结合自身经历和身边的事,学会感恩。几年来,还从优秀征文中择优结集出版了《学会感恩——感恩教育优秀征文集》等文集,赠送给全市中小学和中职学校。
  自2007年起,基金会与市妇联一起,面向农村“二女户”和农村留守女孩,举办了7届以“在关爱中成长”为主题的春蕾夏令营活动。基金会还配合市教育局,面向优秀来泉务工人员子女,在泉州连续举办了六届包括“寻找红色足迹”在内的主题夏令营活动。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与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处》《应对拖拉有方法》《如何舒缓孩子的焦虑》《二胎政策下,如何让爱成为家庭幸福的底色》……针对这些家庭教育中关注的话题,自2008年起,基金会提供活动资金,与市教育局、市妇联等联合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巡回讲座”活动和家风教育咨询服务等。实施9年来,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冲突时常有,听了《与青春期的孩子和平相处》这场讲座,学会了如何跟她有效沟通,现在跟孩子相处和谐多了。
  此外,基金会还支持市教育局开展旨在培养小学生才艺和生活技能的比赛等。为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基金会资助泉州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泉州盲校)面向全市开展低视力教育康复医教结合项目实验(全国唯一),今年实验成果荣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弘扬重教风尚 提升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要又快又好发展,教师是关键。因此,基金会始终把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放在重要位置。
  几年来,基金会结集出版了我市首部宣传泉州教育世家的《泉州教育世家》和《泉州教育世家·续集》,讲述528户教育世家的故事;结集汇编了《大爱无痕谱新篇——泉州师德师风践行录》,宣传128位教书育人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出版了我市首部宣传泉州特级教师的《福建(泉州)特级教师》文集,刊登近200名特级教师的论文和教学经验;编撰了师德讨论文集《做有情怀的教育人》……这些文集的广泛传播,激发了教育情怀,弘扬了尊师重教的风尚。
  记者了解到,基金会还坚持两年一度对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泉州市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进行奖励;配合市教育局开展评选奖励农村优秀教师等活动;2010年,对全市担任30年(女25年)以上的2008名班主任颁发荣誉奖牌;与本社等媒体一起开展“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评选宣传活动;对全市基础教育物理、化学、信息科学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教师进行奖励等。
  适时调整投向 资金用到实处
  基金会还积极“送温暖”,坚持每年元旦、春节对特困、病困教师和教育世家、离退休教师、支教教师等进行慰问。我市不少小学、幼儿园和外来工子女集中的小学,以及军民共建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等,在节日期间也总能感受到来自基金会的温暖。
  泉州市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庄碧川介绍,教育基金会成立初期,在奖励优秀教师、改善薄弱校办学条件和开展跨区对口支援等公益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助学工作发展较快,为了使有限的资金用于更急需的公益项目,基金会适时调整使用方向,发挥资金的最佳效益。近年来,基金会在积极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技能的提升以及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04年,基金会理事长王文泰和市政府经济顾问组专家在各县(市)调研中,了解到部分中职学生生活困难,遂在2005至2007年连续三年安排80万元,用于补助中职生。在国家实行对全体中职生的生活补助后,基金会转向帮助职业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06年至2008年间安排160万元用于扶持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和重点专业的建设,为改善我市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008年以后,国家从政策层面上明确扶持职业教育的投入,基金会随即转向资助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技能的提升。
  2009年至今,我市教师待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社会对教育的关注转向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因此,基金会又适时调整投向,把资金适当集中在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项目上。在2006年至2016年间共安排150.7万元对参加全国、全省、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进行奖励,年奖励金从初期的四万元提升到近几年的30多万元。此外,自2009年来,共安排300多万元,资助基础教育教师的课题研究、开展对山区农村和幼儿园教师科研能力的培训,协助举办各类教育论坛、经验交流会等。
  庄碧川表示,作为基金会的管理者,如何管好用好教育基金,深感责任重大。为此,理事会制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升基金会管理水平;项目安排保证公开透明,获得合作单位和受益单位的好评。2009年被省民政厅评为福建省首批4A级基金会。基金会秘书处始终贯彻勤俭办会、节约办会的方针,14年中节约管理费365万元。近8年来,积极谨慎开展理财工作,理财增值近800万元,年增值93万元。
  庄碧川告诉记者,自2010年以来,第三届理事会借助税收优惠政策,不提取限定性捐赠资金的管理费,无偿为捐赠者提供优质服务,引导捐赠者在基金会设立专项基金或代管基金,并制定了专项基金、代管基金管理办法,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5年、2016年募集的限定性专项资金达到577万元和853万元。14年来,通过基金会自身的努力,共募集资金4700多万元,占募集资金的83%。同时在基金会名下设立三个留本永久专项基金,15个专项、托管基金。虽然基金会秘书处工作量增加且更加繁琐,但工作人员毫无怨言,始终热情贴心,深受捐资者的好评。(记者 李雅琴 通讯员 吴宝鸿)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