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湘潭讯(罗文光) 2020年10月25日,红日高照,金秋送爽,登高恰重阳,应湘潭岳塘区文联、岳塘区作协邀请,醴陵市作协代表团一行26人前往莲城湘潭河东(宝塔)高峰楼进行文学交流座谈,并到湘潭城区历史文化景点万楼、窑湾和东坪街道联合村(精神文明与扶贫攻坚先进村)进行采风。
上午10时,醴陵市作协作家代表团抵达湘潭马家河收费站,湘潭市作协副主席、岳塘区作协主席欧阳伟等人接站。随后欧阳伟主席等人引导作家代表团前往始建于明万历42年(公元1615年)的湘潭宝塔岭高峰塔参观,并在高峰塔旁边的高峰楼进行文艺创作经验交流座谈。株洲市作协副主席、醴陵市作协主席丁发明,醴陵市作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二级作家桂新华,以及醴陵市作协杨清云、江剑阁、肖邦祥等分别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文学创作心得和体会。
午餐后,欧阳伟主席和岳塘区文联干部简双等陪同作家代表团一行前往雨湖区,参观湘潭万楼、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等两处历史文化景点。
万楼,又名文昌阁,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北部宋家桥的湘江左岸(湘江铁路桥下游约500米处)。万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时任京官李腾芳为其取名万楼,寓意“万,乃数之大者,邑从此而大”。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登楼观景吟诗作赋。400余年间,万楼屡废屡建,先后5次重修。2009年万楼由湘潭地产集团经营有限公司开始第六次重建,工程于2017年竣工。万楼总高63.48米,其中主楼为52.58米。万楼采用内九层、外五层的结构,寓意着“九五至尊”。
窑湾则得名于清代,原名“石湾”、“锦湾”。是湘潭地区最古老的区域,位于湘潭市河西旧城的西端,东起石嘴垴,西至木材公司,与杨梅洲隔水相望,全长950多米,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这里有潭宝汽车站、陶公山、陶侃墓、何腾蛟墓、望衡亭、唐兴桥、“江山胜迹”石刻等古迹。窑湾街区内外文物古迹分布密集,传统民居保存较完整,虽然经历了历史上自然与人工的损毁,至今旧貌犹存,留下宅地、墓冢、碑坊、亭台等许多纪念性建筑,构成了宝贵的人文资源。街区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还有若干文物点。街区局部虽因城市发展建设风貌有所改变,但主要街巷普遍较窄、成鱼骨状,仍保持晚清和民国初年格局旧城格局。窑湾历史文化街区同时还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的商行、客栈、作坊等建筑,透露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来自醴陵的作家朋友们一路欣赏着湘潭的历史文化古迹,一路赞叹着莲城的人杰地灵。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一幅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道尽了莲之高洁与顽强不屈,出淤泥而不染。而盛产湘莲的湘潭正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湘潭精神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湖南人及湖湘文化对近世中国所担当的崇高责任。
再前往湖南省文明村~岳塘区东坪街道联合村参观,作家们又亲眼所见新时代湘潭村级精神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的成果。通过联合村党总支书记罗湘龙同志的扶贫工作经验介绍和亲临扶贫户家中探访,大家深深感动于联合村党组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以服务群众为根本,着力打造带民富、干实事的基层战斗堡垒。在村支两委带动下,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综合治理、文明创建、人居环境整治、村级福利待遇、村民生活质量等各项工作均走在全区、全市的前列。
当天的采风交流期间,双方还互赠了《文笔峰》和《岳塘文艺》杂志,就文学事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文学采风活动通过两地文学界代表的交流碰撞,充分体现了“潭醴一家亲”的浓厚情意,在交流分享创作经验的同时,也引导了作家们从“书屋”中走出来,到“社会大家庭”中去体验更加广阔,更加真实的社情民意,为创作出更加接地气、更有“人间烟火味”的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作家们纷纷表示,文学创作一定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中国历史,深入社会大众,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工厂学校……创作出更多贴近民生百态,让人民满意的有分量的作品来,树立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为中国汇聚亿万人民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