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济宁日报整版刊发《灼灼一束光 不了“雷锋情”》讲述汶上县活雷锋张茂路的典型事迹。
原文报道如下
■本报记者 杨国庆 本报通讯员 殷壮 张红艳 摄影报道
“雷锋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娃娃抓起,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在汶上县汶上街道就有这样一位多年来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共产党员、退休干部——张茂路。他坚持学习雷锋、宣传雷锋,他是这样讲的,更是这样做的。
用心追寻雷锋脚步。雷锋的事迹在全国传播开来后,张茂路就追寻雷锋的脚步,听雷锋故事,读雷锋日记,踏着他的足迹入伍、生活、工作。
从20世纪60年代起,张茂路开始收藏毛泽东等伟人的资料、雷锋等英模人物的史料和党史党建资料,退休后更是专心致力于红色收藏事业。他数十年如一日,收集了很多历史资料和红色藏品。为了收集,他无数次奔波在各地的新华书店、文化市场和街坊书摊,甚至还去其他收藏家手里去淘宝,在全国20多个省市都留下了足迹。为了收藏,他戒掉了烟酒,拿出每月工资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红色文化艺术品。每次出差,他带回的也都是红色文化艺术品,没有给家人买过一次纪念品。他没有计算过为了收藏花了多少钱,但是堆成小山的车票就达6万余元。张茂路一直坚持了50余年,迄今为止收集的像章、宣传画、党史党建资料、雷锋等英模人物的事迹资料已达10万余件,其中仅有关雷锋的藏品就达1.3万余件。2008年4月,张茂路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全国红色收藏之星”荣誉称号。
用情弘扬雷锋精神。“别人说,雷锋是三月来四月走,我说不行,我要给雷锋‘落户口’,留在汶上永不走。”2003年退居二线后的张茂路认为自己学雷锋做雷锋是小爱,引导更多的人了解雷锋、自觉把雷锋精神内化于心才是社会大爱。于是,时年51岁的张茂路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雷锋宣讲工作中,成为一名雷锋精神的讲述者和践行者。
2004年初,张茂路在自己家办起了汶上县第一个家庭雷锋精神展馆,公开对社会开放。2010年,他帮助汶上县第一中学办起了“雷锋精神永恒”展馆,展出雷锋图片300余幅,前来参观学习的中小学校师生达3万余人。2012年,张茂路又在西门社区建起了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并专门设立了“雷锋墙”,展示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雷锋宣传画、雷锋照片、雷锋图书等珍贵史料。2019年至2020年完成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展馆升级改造,建立起了汶上雷锋展馆、雷锋讲堂、七问大课堂等多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阵地。2021年2月张茂路主讲的《听,雷锋故事》系列教学短片在“学习强国”国家平台上播出,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引起了社会巨大反响。党员、干部、军人、老师、学生……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聆听张茂路讲述的雷锋故事。据不完全统计,张茂路已做雷锋事迹专场报告1000余次,听报告人数达到近70万人次,让更多的群众自觉地学雷锋、做雷锋。
用力争做雷锋传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爱他人,做事的最高境界是为人民。”在张茂路年复一年的努力下,雷锋精神在汶上开始生根发芽,越来越多的汶上人,加入到张茂路“学习雷锋、做雷锋”的行列当中来。爱心联盟、佛都志愿者协会、书香讲堂、拥军拥属协会、无偿献血协会、汶城义工等一大批现在耳熟能详的爱心公益组织在张茂路的帮助和推动下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了起来。
“没有张会长的号召就没有佛都志愿者的今天。”佛都志愿者协会会长王素华这样说道。在2012年佛都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张茂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吸引了一大批爱心人士,帮助协会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截至目前,协会吸纳社会各界会员1000余人,开展各类公益活动共计600多次,救助困难学生、老人共计2万余人次,累计捐赠物资价值超过200万元。这仅是张茂路践行雷锋精神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他还是汶上县无偿献血分会的首任名誉会长、拥军拥属协会的第一任会长、爱心联盟和“书香大讲堂”的发起者。他崇德修身,关爱他人,扶危济困,仅个人累计向社会捐款就达15万余元,以身作则弘扬了人间大爱。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张会长的亲切关怀和运筹帷幄下,郭明义爱心团队陈成合分队从成立到发展,红红火火,成绩斐然。这都是他用心血浇灌的结果。
来源:济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