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合,男,山东省邹城市城前镇韩庄村人,1964年出生于村上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的父亲叫陈贵祥,伯父叫陈贵申,兄弟俩自幼贫穷,家中仅有祖上传下来的亩半山岭薄地。兄弟俩靠给地主放牛、扛活维系家庭,日子过得很苦。解放后,陈氏兄弟虽然翻了身,但由于家乡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经济上并没有摆脱贫困。兄弟俩双双已至中年,仍然打着光棍。六十年代初,黄河频频发生水灾,一批批灾民被安置到山东鲁南地区。村上一位来自黄河北的女性灾民经人说合,与人过中年的陈贵祥结为夫妻。1964年,夫妇生下一个男孩,因其母亲来自黄河北,便取名“北河”。孩子命苦,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6岁父亲病故,他成了一名失去依靠的孤儿,以后便跟随年事已高的伯父相依为命。9岁时,其伯父又离他而去,他被托付给姑母家抚养。在姑母家,他度过了难忘的小学时代。该上初中了,他被送回家乡韩庄村岔河联中读书。进入初中,他受到了同村民办教师贾庆斌的关怀和帮助。他热心地为他理发、辅导功课、领着他到乡政府申请学费,衣服、鞋子破了,他拿回家让妻子缝补。家中缺粮,他常常领他到家中一起吃饭。暑秋寒假,师生生活在一起,吃饭,劳动,作文,读书,唱歌,他乐而忘忧,感到温暖和幸福。在学校里,陈成合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当过劳动委员、学雷锋小组组长。他乐于为班级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他被学校团总支发展为共青团员。八十年代,每年5月份,学校总要开展以弘雷锋精神为主题的 “红五月”活动,陈成合带领学雷锋小组的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村里为群众做好事,为同学做好事 ,踊跃参加学雷锋活动,讲雷锋故事、唱雷锋歌曲,介绍学雷锋体会,全校形成学雷锋热潮。因为这些,他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师生们称他为人穷志不穷的“活雷锋”。更为难忘的是,当陈成合生活发生困难的日子里,在贾庆斌的影响和带动下,韩庄村众多热心肠的大娘婶子们,以及和他关系密切的同学们,主动地为陈成合送煎饼。当时那来自千家万户的一挎篮瓜干煎饼就永远地定格在了陈成合的心灵深处……
初中毕业,陈成合走出岔河联中的校门,面临着诸多生活困难。这时,一直把陈成合挂在心上的贾老师想到了当地乡政府。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的民办教师,贾老师对陈成合的困难自觉无能为力,就给时任邹县人民政府县长的马广富同志写了一封求助信。信寄出后,马县长于百忙之中亲笔给贾庆斌复信,对一个孤儿面临的困境深表同情和关注,并希望贾庆斌同志尽快将信转交给当地乡政府,对陈成合的困难和就业问题给予照顾和妥善安排。遵照马县长的嘱托,贾庆斌立即携信领着陈成合找到了岔河乡人民政府乡长张厚连同志,张乡长遵照马县长的指示精神,立即对陈成合的就业问题作出妥善安排。从此,陈成合当上了一名农民合同制煤矿工人,以后结婚生子,有了一个新的家庭,陈成合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也使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两年后,由于一次家庭变故,妻子与他离婚,家庭顷刻破裂。陈成合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为了生计,陈成合只身漂泊社会,从此开始了坎坷艰辛的农民工生涯。他流离失所,四海为家,干过搬运工、建筑工,做过饭店厨师,经营过小本生意,当过医院护工。生活的艰辛,并未使他思想沉沦。艰难困苦,养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难忘的学生时代,铸就了他甘于奉献、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雷锋成了他一生崇拜的偶像。他曾说:“雷锋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也是指引我前进的航标。”打工岁月里,他时时处处不忘学雷锋做好事,他常常将积攒的打工钱用来接济比他更困难的失学儿童和孤寡老人。后来,他想到了要做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去拯救那些疾病患者的生命。他在汶上县一次献血志愿者表彰大会的发言中这样说:“我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拥有100多个鲜红的献血证,记录了我无偿献血的足迹,十年来已献血小板121次,累计献血5万多毫升,足以挽救数百个危重病人的生命。虽然我不是献血最多的一个,但我用我积极的献血行动影响感染了许多人,扩大了献血志愿者队伍阵容。我是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儿,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照顾和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成长起来的,我要向雷锋那样,只要是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我一定坚持做到底。无偿献血当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大乐事。”
提起陈成合第一次献血,这要从2006年说起。6月份,当时在济宁打工的他看到太白楼路的采血车,了解到献血不光可以救人还有益人的健康,陈成合二话没说袖子一挽就去验血,第一次就献了400毫升。起初,他还对献血有点担心,当查阅有关资料,加之献血后身体并无异样,也就更加坚定了他献血的决心。他和血站建立了联系,如果有紧急用血情况,一个电话即可去献血。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来的生命。因此,无偿献血,已成了陈成合所必须做的一件乐事,他说:“10年无偿献血使我收获了很多感动和快乐。”无论在哪里打工,他都能按期去血站献血,绝不含糊。2015年大年初三,济宁血站打来紧急电话,说血站血小板存储告急,需志愿者们前来献血。接到电话,天刚亮,陈成合就驾驶三轮车前往。大雾弥漫,道路能见度仅10余米,行驶艰难,打开车灯,不见路面,只见一堵雾墙挡在眼前。陈成合只好极目辨认着微微泛白的行车线,紧随着前面一辆汽车的尾灯慢慢行驶,平常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却走了两个多小时。浓雾弥天,却没能挡住陈成合及时献血的执着信念。
陈成合不但是一名勇敢的献血志愿者,而且还是一个义务献血的积极宣传者。也是从2007年起,打工的日子里,他不惜牺牲周末、节假日休息时间,不辞劳苦到汶上、曲阜、兖州、梁山、济宁等地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宣传活动。陈成合上身穿一件志愿者红色坎肩,骑一辆自行车,车头插着迎风飘展的鲜红的旗帜,车尾挂着“学雷锋”“无偿献血”的彩色宣传牌,意气风发地穿行在孔孟之乡、运河两岸的马路上。后来自行车骑坏了,他花钱换了一辆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骑烂了,在汶上县佛都志愿者协会和商业协会朋友们的援助下,换了一辆大型电动三轮车。这辆崭新的电动三轮宣传车装扮非常特别、醒目。为了达到最佳宣传效果,他自费在车内安装了耳麦式扩音器、数码相机和电子显示屏;车身插一面鲜艳的国旗,车厢上张贴着雷锋的画像和无偿献血宣传语、献血明星的彩色图片……人们亲昵地称陈成合的这辆三轮车为“雷锋车”。每逢出发宣传,陈成合依然头戴红色太阳帽,穿着那件印有“无偿献血,挽救生命”字样的红马甲,英姿飒爽地开着那辆“雷锋车”,穿行在人群集中的大街小巷。一路风尘仆仆,很是辛苦,但他却在日记中乐观地写道:“我很喜欢现在这种精神充足的生活状态,我这一路上哪怕只感召一个人加入义务献血者队伍,我认为就是值得的。”10年来,陈成合除了开着他那辆心爱的“雷锋车”斗志昂扬地行走在宣传义务献血的大道上,他还在网上开通了百度博客、QQ空间、微信,组建了无偿献血QQ群和献血网站,多渠道广泛宣传无偿献血,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在博客里实时更新自己和朋友们献血的视频、图片和行程、采血车的路线以及志愿者集体公益活动等内容。为了更好地团结、凝聚更多的志愿者开展义务献血活动,他和朋友们在汶上县发起成立了献血志愿者分会,与佛都志愿者协会合并开展义务献血工作和志愿者公益活动,陈成合被济宁血站推举为汶上县献血志愿者分会会长。
陈成合是一名孤儿,和少年时代的雷锋有着相似之处。中学时期,学校曾为他减免学费;陈成合缺衣少食,热心的街坊邻居们为他缝衣送食,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永远忘不了邻居、同学为他送的那一挎篮地瓜干煎饼。给予陈成合关心最多的当是他的老师——贾庆斌。贾老师的家就是他的家。贾老师不但在生活上给予他关心,更重要的是他给予陈成合思想品德和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陶冶熏染。贾老师曾经送给他两本书,一本是《雷锋的故事》,一本是《雷锋日记摘抄》。陈成合对这两本书爱不释手,读之又读,烂熟于心。“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对他教育最深,影响最大,终生难以忘怀。已至在他漂泊打工的几十年里,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的帮助和老师的教诲、关怀,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他独特的方式回报着社会,做着他应该做的事;他没有忘记像雷锋那样甘做人民的勤务员。他自觉地按时到血站义务献血,和志愿者们一起宣传无偿献血、关怀弱势群体、慷慨捐资捐物救助贫困少年儿童、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打工几十年,他虽然挣了很多钱,但他依然没有积蓄,没有房产,身边没有妻子儿女,日子过得非常辛苦,但他竭力为他人做好事,几十年乐此不疲。他常说:“我从小父母双亡,吃百家饭长大,做过厨师、干过小买卖、当过护工,不怕吃苦,活一天就要为他人、为社会奉献一天。关心贫困儿童和弱势群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他曾在微信中记录下这样一件事情:“今天下雪路滑,16路车没有,我只好步行回家,途中发现一位老大娘胳膊挎着沉重的东西,十分吃力地走着。我赶忙上前,替老人拿着东西,搀扶着老人走了5里多路,直到将老人送入家门口。我虽然出了一身汗,但心里痛快。我做的虽是一件小事,可我在实践着我的那句老话: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今年春节前,他开着“雷锋车”在宣传义务献血的途中,一位年迈的老年妇女不慎摔倒在大街上,许多行人路过却没有人敢上前扶起,陈成合发现后,赶忙刹住车,二话没说上前将老人拉起来,拍净身上的泥土,然后扶进车棚,一直将老人送入家门,然后开车匆匆而去。不几天,老人打听到“雷锋车”的主人,赶紧差儿子去定做了一面锦旗送到陈成合的住处,锦旗上书“敬赠雷锋车:雷锋车您是人间一面旗,老人摔倒您勇敢扶起。”事后,陈成合在QQ空间写下这样一段感言:“张大娘给我送来了一面锦旗,我知道这一面锦旗的分量有多重,一是饱含着张大娘对我扶她的感激之情,二是人民对雷锋的深切怀念和无限敬仰,我要永远以雷锋为榜样,以后无论走到哪里,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一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扶’。”
无偿献血10年来,陈成合把人间这一救死扶伤的善事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6年春节前夕,他在汶上县参加爱心联盟组织的集体活动中,突患突发性心脏病,被志愿者同胞送进了汶上县中医院,院长率医师全力抢救,佛都志愿者协会的朋友们轮班精心护理。在汶上县著名爱心人士、红色收藏家张茂路先生的带动和影响下,爱心人士们纷纷为他送去医疗费。该过年了,张先生仍在医院守护,除夕前一天,还在忙着四处为陈成合跑医疗费。陈成合在医院里度过除夕和春节,热心的护士长为陈成合端来了热腾腾的水饺……这一切,使病床上的陈成合感动得热泪奔流!病情严重,生死攸关。2016年2月4日,陈成合发微信告诉他的老师和朋友:“如果我真的不行了,我会履行我以前立下的诺言,死后向医学界捐献遗体,把有用的器管无偿地捐献给需要的同胞。”
陈成合把无偿献血看作是一件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积德修善之事,只求奉献,不图回报。献血之后,陈成合曾激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
我喜欢献血,
爱我中华,捐我血浆,
用热血铸就和谐社会,
祈愿世界从此不再有血荒。
我喜欢献血,
那种感觉就像领奖一样荣光,
滴滴鲜血如绽放的花朵,
开在每个人的心房。
我喜欢献血,
多少年之后,我为社会留下了什么?
且成就我的爱心,
他若有难,我愿来担当。
我喜欢献血,
血不能由机器生产,更显其珍贵,
只要走上献血车,挽起袖子,
就是榜样的力量。
在他的“雷锋车”上,陈成合张贴着这样一段光芒四射的宣传语:无偿献血,拯救生命!捧出你的心,捧出我的心,滴滴热血播成爱,血里流着情,情深连血脉,生命与爱同在!鲜血有量,爱心无价。同胞们,让“奉献、友爱、进步、互助”的志愿精神与实际行动牢牢结合在一起,心系天下、关爱生命。请伸出你的臂膀,献出你的爱心,勇敢地托起生命的太阳!
精湛、豪迈的字里行间,折射出陈成合纯洁、无私、高尚的心灵世界,透露着陈成合心系天下、关爱生命的博大情怀。
陈成合在汶上县中医院住院的日子里,他真切地感受到汶上县志愿者协会大家庭的温暖,是诸多爱心人士挽救了他的生命。感动之余,陈成合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志愿者”的信念,同时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温暖若春的病房里,沐浴着正午和煦、灿烂的阳光,陈成合以颤抖的手指在微信里写下这样一篇发人深思的日志:“在住院这一段时光里,我也对雷锋有更深入的认识,他是乐观向上的,他懂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是乐善好施的、有着很深的道德修养的,所以他短暂的22岁生命历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之事,但他的伟大精神却赢得了中华民族的世代传颂。这些小事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国家的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我愿如雷锋一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日行一善,善行一生。回顾做志愿者走过的路程,我从捐资助学到志愿献血都是善心善念驱使。我虽没有英雄们那样对国家、社会的重大贡献,但我喜欢从点滴小事做起,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将来的我,任重而道远。”
陈成合所做的一切,没有任何物质利益的回报,但他却收获了千金难买的精神荣誉:2010-2011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五星奖”;2010-2011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2-201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2-201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他“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终身荣誉奖”;2013年度,陈成合被济宁血站、济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评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2014年度,陈成合被中共汶上县委、汶上县人民政府评为“汶上县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2014年度、2015年度,陈成合连续被济宁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评为“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2015年9月在济宁市委宣传部、济宁市文明办、济宁市总工会、济宁市团委、济宁市妇联联合举办的“济宁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中,陈成合荣获“全市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同年度,在全市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评选中,陈成合被济宁市文明委评为“优秀志愿者”。
2013年以来,陈成合的先进事迹不断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齐鲁晚报发表记者通讯《奔波在公益路上的“好厨师”》;济宁晚报发表记者文章《汶上男子骑行三轮车宣传无偿献血,且7年献血47次,累计40800毫升》;山东教育电视台专程采访陈成合并制作了视频《行走在学雷锋的大道上》,视频播出之后,陈成合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人们赞誉他为“二十一世纪的活雷锋”。(陈贵富 贾庆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