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聚焦

隐私权的困惑

时间:2025-07-26 09:49:13  来源:公益中国人  作者:肖宽

 隐私权的困惑(图1)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隐私权问题日益凸显。隐私权作为自然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关乎个人生活的安宁与尊严。

然而,即便在法律框架日益完善的背景下,现实中的隐私权纠纷仍层出不穷。近日,议论堡法庭审理了一起涉及隐私权的案件,引发了人们对隐私边界的深思。案件的起因是邻里之间对摄像头的拍摄角度产生争议,一方认为摄像头一方认为摄像头的存在对其日常生活构成窥探,侵犯了其隐私权;而另一方则主张安装摄像头是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并未越界。双方因此发生激烈争执,甚至大打出手,最终诉至任丘市人民法院。

在得知案件基本情况后,承办法官张立春多次与案件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告知个人隐私应当受到保护。在得知原被告因摄像头争议打过架,社区派出也所曾调解过双方矛盾,张立春法官主动联系办案民警,共同商定调解则略。经过社区派出所、法庭等多方积极调解,原告最终撤回起诉,被告也调整了摄像头角度,避免对原告造成影响。此案折射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在科技产品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在公共安全与个人隐私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摄像头本是安防工具,但如果安装不当,也可能成为侵犯隐私的“利器”。人们在追求安全感的同时,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已触及他人的隐私边界?

隐私权的核心在于尊重与界限。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不被打扰的生活空间,同时也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应成为他人隐私的威胁。面对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与隐患,我们需要更加理性的态度和明确的规则来规范使用。

普法小课堂: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并非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可以安装视频图像采集设施,容易侵犯隐私的区域禁止安装。对于个人在家门口安装摄像头的问题,法院的裁判思路通常是判断该摄像头的安装方式、角度和监控范围,不应当影响周围邻居,并且侵犯他人隐私。例如,如果摄像头能够直接拍摄到邻居的人脸以及邻居门口来往情况,那么就超出了法律规定的:“保护自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必要限度,存在侵犯邻居隐私的嫌疑。(法治中国顾问:任丘市人民法院 肖宽)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琴心剑胆负壮气 ——记勇敢跳水救人的李光辉副教授
琴心剑胆负壮气 ——记
长春都市靓点雷锋车队携手欣莉志愿服务队长春分队:爱心送考 护航学子
长春都市靓点雷锋车队
体彩助力乡村振兴 健康之光点亮校园——“公益体彩 快乐操场”携健康体测走进山西繁峙代堡小学
体彩助力乡村振兴 健康
独特自然美丽的孔庄大峡谷
独特自然美丽的孔庄大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