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聚焦

黄土高坡里的缅甸媳妇

时间:2018-11-06 12:56:22  来源:  作者:

  王根花在学习果树种植技术

  公益中国人讯 据中青在线 在甘肃省静宁县,一提起古城镇西塆村“王根花”,果农们都耳熟能详——这个从缅甸嫁过来的身高不足一米六的“小女子”,凭着一股子韧劲,从学习汉语拼音、认识汉字开始,通过阅读果树管理书籍,带领村民硬是在黄土高坡上种出了“脱贫果”。

  从远在异国他乡的母亲眼中的“阿花”,到西湾村左邻右舍眼中的“王根花”,再到全县果农眼中的“王老师”,漫长的16年里,这个瘦弱女子凭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与贫困作战,演绎了一段动人的脱贫故事。

  结缘黄土地

  2002年,远在云南昆明打工的缅甸女孩“阿花”认识了同在当地打工的甘肃静宁小伙赵会勤,她被这个大西北男人的勤劳朴实深深吸引。相处一年多,两人擦出了爱的火花。

  交往一段时间后,“阿花”带着中国男朋友回家看望父母。经过父母同意,19岁的“阿花”决定跟随赵会勤回甘肃老家并结为夫妻。

  “阿勤(赵会勤)说过老家条件不好,但我也是苦孩子出身。”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一到静宁,看着千沟万壑的黄土地和一座座光秃秃的大山,这个在青山绿水间长大的“大女孩”顿感凄凉,思乡之情骤生,经常会掉眼泪。

  除了生态环境不同,赵会勤家的几间快要塌陷的土坯房也让王根花惊得张大了嘴巴。在邻居们的张罗下,一对新人举办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尽管当时一家人穷得掉渣,但公公婆婆和左邻右舍却对她这个外国媳妇特别友好,让她备感温暖。

  “结婚时,没钱买家具,婆婆就到镇上挑了一对红色的搪瓷脸盆送给我们。发现我吃不下面食,公公瞒着家人到信用社贷了1000元买大米,一家人也跟着我吃了一年的大米饭。”王根花说。

  婚后第一年,王根花是在幸福中度过的。而一家人无私的付出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也让王根花暗下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改变家里贫困的面貌,让公婆过上好日子。

  第二年开始,为了改变家里窘迫的经济现状,王根花和丈夫、公公三个人开始外出打工。“去内蒙当过建筑小工,去新疆摘过棉花……总之是哪儿能挣上钱就去哪儿!”回忆起那段艰辛的岁月,王根花感慨万千。她直言,最对不起的就是公公——60多岁老人,为了生计,还外出干那么多重体力活。

  4年过去了,2008年,依靠打工的收入,王根花一家人终于推倒了三间土坯房,盖上了砖木结构的新房。

  自从嫁到西湾村,生活最大的挑战始终是贫穷。“到静宁两年后才第一次给家里打电话,电话的那头,母亲失声痛哭,说想女儿想白了头发。但打一次长途电话,稍微说几句话就上百元,真的是打不起。”王根花说。

  不过,王根花也有快乐的事情。在儿子的帮助下,王根花学会了汉语拼音,开始能认识简单的汉字了,这给她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遇见“静宁苹果”

  王根花所生活的静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甘肃省18个干旱县之一和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虽然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但通风透光、昼夜温差大的自然条件却使得在这里种植苹果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静宁也被农业农村部划定为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静宁苹果”也被全国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脱贫攻坚工作中,静宁县把发展苹果产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举措,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县区为单位居全国第一。2006年,王根花所在的古城镇也开始了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苹果产业。

  王根花也加入了种植苹果的行列。2013年,王根花家的一亩果树开花结果,并产下了600多斤苹果,卖了1200多元。

  果树开花结果对土生土长的静宁人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但对在异国他乡长大的王根花却触动非常大。“不外出打工,在家里种果树还能挣钱,而且价钱还不错呢!”当年,王根花把家里的几亩果园认认真真地拉了枝,并找来几本果业修剪技术的图书开始自学起来。

  遇见静宁苹果,王根花的人生发生了个大转变——由一个为生计而发愁的“小女人”变成一名探求欲极强的“大学生”,开始狂热地学习果树管理知识了。

  “字不认识了就用儿子用过的字典查!看不懂了就隔三差五跑到镇上农资部老板那里去问个究竟。”整个2014年,王根花过得异常忙碌,也最为充实快乐,“除了照顾好儿子,自己的生活全部围绕着苹果树打转转。”

  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自然与众不同。这一年,当邻居们都给果树上单质的尿素、磷肥时,王根花率先在全村第一个用上了含有氮磷钾的三元复合肥。她也是全村第一个使用电动喷雾器的人,而且每次给果树喷药植保时都要加上叶面肥。

  2014年秋,王根花家果园的收入超过了1万元,震动全村。王根花决定:再也不外出打工,要一门心思种苹果。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有了奋斗目标,王根花全身心投入,辛苦并快乐着。

  2015年,王根花做了三件大事:加入了县内最大的一家果业合作社,认识并结交了全县更多果树管理方面的专家;拉着老公,一起到县农广校参加了一个多月的果树管理学习;不顾家人的反对,承包了村里两亩果园。

  在果树管理方面,她和老公思想认识渐趋一致,有了共同语言,一家人干劲十足;加入合作社后,由于经常到全县各地观摩学习交流,王根花逐渐能分清树势,依树“定”法,能精准下剪子了,果树管理技能明显提升。

  2015年,全国苹果价格降幅较大,西湾村也遭遇了两次严重的雹灾。但即便如此,王根花光果树的收入仍然达到了1.5万余元,并成为该县5487户首批退出贫困户行列的一员。

  在此之后,王根花对果树管理的热爱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并一连做出了几件让家人和乡亲“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考虑到西湾村种植的苹果品种差上色慢,难以卖出好价钱,她带头示范,把家里3亩多进入盛果期的果树全部从根部锯掉又嫁接成“全片红”——易上色的新品种。从此,全村果农对优质品种才逐渐有了意识,陆续对自家果树进行嫁接改良。

  鉴于传统稀植大冠果园管理中存在的人工投入巨大,修剪、施肥、植保效率极低的现实难题,她根据在微信公众号上学到的果业知识和平时自己外出观摩积累的经验,借鉴欧美现代果业发展模式,选出家里最好的两亩多地,创造性地采用宽行距、窄株距的模式(4米行距×2米株距)进行建园,使果园一举实现了小型机械化操作。

  这些举措,让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站长、高级农艺师贾军平看了也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王根花的这些举措是静宁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王根花的示范带动下,西湾村苹果产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全村果园面积突破2000亩。

  艰辛的付出也让王根花一家人的生活逐步改善,果品收入逐年攀升:2016年果品收入2.4万元,2017年收入3.8万元。由于果树管理得好,思想超前,如今,静宁县内不少果业大村的果农都认识王根花,不论走到哪儿,大伙都会亲切地叫她一声“王老师”,并邀请她到自家的果园给指导指导。

  2017年,王根花和老公回了趟阔别10多年的娘家,不过这次他们是坐飞机回去的,从咸阳机场起飞直达昆明,然后办理好护照再回到缅甸家乡。回去时,两口子特意带了几箱他们在中国大西北黄土地上种出来的苹果。根花的父母连连夸赞这是他们尝过的最好吃的苹果。

  王根花对未来充满信心,她估摸着,自己嫁接的3亩全红富士和两亩多采用现代栽植模式建成的果园明年将全面挂果,预计收入将超过10万元。“幸福是奋斗来的。”缅甸媳妇在黄土地上挥洒汗水迎来新生活,如今,王根花的致富故事在陇中的大山里广为流传。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