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细密的雨丝为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镇东蒿村蒙上一层朦胧纱幕。雨露志愿服务基地内,蒸腾的热气与浓郁的饭香却穿透雨帘——大铁锅中,金灿灿的小米饭咕嘟作响,柳条浅子中,新点的水豆腐泛着温润光泽,香气顺着炊烟飘向远方。   
  老人们拄着拐杖,相互搀扶着结伴而来,眼角眉梢都盛满期待。七年时光悠悠流转,八个村庄温情接力,120次烟火在乡间升腾。这一场场温热稠厚的豆腐宴,将老人们对温暖与团聚的每一份期待,都细细酿成了触手可及的美好。 
  为了这场舌尖上的约定,当日清晨,15名“雨露”志愿者便挽起衣袖化身“乡村主厨团”,守着噼啪作响的灶火把控米饭火候,精准调配卤水点出嫩滑豆腐,反复调试卤汁只为重现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当黄澄澄的小米饭、香软嫩滑的水豆腐摆满圆桌,老人们围坐一堂,在筷箸交错间唠着家长里短。97岁的于华兰奶奶捧着豆腐笑得眉眼弯弯:“就好这一口!上岁数了,手抖眼花做不好,多亏你们记挂着,吃着香喷喷的水豆腐,还能和老伙伴们凑在一块儿唠唠嗑,忒好!” 
  每场豆腐宴,除美食外,志愿者们还准备了丰富的文化与生活服务。现场邀请表演团队,为老人们带来精彩的艺术表演。同时,志愿者们还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理发服务,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关爱。 
  这场温暖的奔赴,始于2018年一句不经意的叹息。当时,青龙雨露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陈勇与副理事长张国军走访独居老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望着冷灶喃喃:“想吃水豆腐,自个儿做不好。”这句带着岁月沧桑的话语,让他们心头一颤——这碗寻常人家的家常饭,对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而言,竟是难以企及的奢望。 
  “咱办豆腐宴,一定要让老人们吃上热乎的水豆腐!”两人自此许下温暖承诺。 
   自那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志愿者们便开始精心筹备,挑选最新鲜的食材,晨光微露时,他们已脚步匆匆奔赴各个乡村,将一份份心意化作灶台上跳动的火苗、石磨间流淌的豆乳、碗碟里升腾的热气,最终凝成老人们舌尖的家乡味与眼角的盈盈笑意。  
  从东蒿村的小院,到朱石岭、炮手堡子等八个村庄的场院,七年间,青龙雨露志愿服务中心的“爱心敬老豆腐宴”办了120次,累计赴宴的老人1.2万人次。 
  “一桌豆腐宴,装着老人的乡愁,连着志愿者的真心。只要老人盼这口热乎饭,不管隔多久、走多远的村,我们都一直办,让暖意顺着乡路,在山乡里传下去!”青龙雨露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陈勇说。(图片由青龙雨露志愿服务中心提供) 
  
  
 
  青龙雨露志愿服务中心筹办的“爱心敬老豆腐宴”上,“雨露”志愿者为老人们提供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