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动态 > 热点

公益中国人红安七里坪长胜街 探访红色遗址 传承红色基因

时间:2024-11-26 19:54:50  来源:公益中国人  作者:元振国

        公益中国人(元振国)提起湖北红安,许多人都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县”。红安每一寸土地都流传着动人的红色故事,革命战争年代,不足50万人口的红安县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陈锡联、韩先楚等223位将军(61位授衔),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11.jpg

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距离县城23公里的七里坪镇,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这里是著名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改编地,是秦基伟、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在红安七里坪镇8万人中,就有4万余人参加红军,这里村村有红军、家家有红军、山山埋忠魂、岭岭铸丰碑,新中国成立后,七里坪登记在册的烈士超过了7500人,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

 

2024年11月16日上午,我们在纪念碑前留影后,穿过几条街道,就来到了长胜街。这条老街见证了红安革命斗争的辉煌历程,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长胜街是七里坪的一条主街,原名正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1930年曾命名为杨殷街,全长400米(解放后又续建了290米)南北有城门楼,花岗石条砌成。街道两边房屋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木格窗户、木板门扇,每间房屋山墙或隔火墙有龙蛇鸟兽造型装饰,街道宽约7米,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由于七里坪地处鄂豫交界,长胜街上商贸十分兴隆,街道两边居民都从事工商贸易。据红安县志记载“1927年长胜街从南到北仅经营粮油的漕行就有30多家”,居民们每天把收来的粮油山货特产等,用竹排从倒河运向阳逻,销往武汉,再从武汉把当地群众需要的工业品、生活用品运载回来,销往各地,当时人称七里坪为“小汉口”,称长胜街为“六渡桥”距离红安县城23公里

12.jpg

沿着石板铺成的小路走进长胜街,两边尽是错落有致的明清风格的建筑。小街上熙熙攘攘,街边叫卖的小贩,来来往往的游客,虽经历了四百年的风霜,坎坷而活力不减。这里,青砖的墙面,窄窄的巷道,斑驳的门板,处处似乎都在讲述这一个个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步行在老街的石板路上,看着红军食堂、红军药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等等,看着古老的徽派建筑,自己置身其中,穿透历史,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气息,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军民英勇抗敌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慷慨激昂的口号声。

土地革命时期,长胜街是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现存有18处重要革命遗址。其中8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jpg

从长胜街北面进入,首先看见的是七里坪工会旧址。它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室内抬梁式木梁屋架,布瓦铺盖,总面积182平方米。

在工会旧址,我了解到,1926年冬,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七里坪柯义生杂货店店员郑行瑞(后为鄂豫皖边特区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遵照中共黄安党团特支的指示,发动串联七里坪各商店的店员组织成立了店员工会,1927年春,在黄安县总工会的领导下,又在这里的潘氏祠堂成立了“七里坪工会”,随后又成立了我党历史上最早的劳动保障机构----黄安县及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劳工委员会。

14.jpg

  次年9月,工会组织会员在这里架起炼铁炉灶,铸造土枪、大刀和长矛等武器,为当地的武装起义做准备,并用工会工人肖同太制造的第一把撇把枪,在七里坪河滩镇压了反动商会会长李业阶。彪炳史册的“黄麻起义”使用过的部分兵器也是七里坪工会所打造的。

15.jpg

黄麻起义时,起义军多是用大刀长矛之类的兵器,与国民党装备精良的部分作战十分不易。七里坪工会成立后建立了工会纠察队,组织工人自制来福枪、撇把子枪、火药等各种武器,有力地配合了农民自卫队的武装斗争,保卫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对黄麻起义的爆发起了重要作用。

16.jpg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位于长胜街中段,当年,红军三大主力部队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就是在这里成立的。

来到位于长胜街77号的红四方面军旧址,我们看到,旧址坐东朝西,深2进,面阔5间,总面积288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布瓦铺盖。室内有四龙门架,前檐墙是黑色拼合木板墙,檐下有燕子楼,整个建筑古朴庄重。

此处原为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办公用房。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七里坪成立,总指挥部设立于此。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领导人多次在此召开军事会议。徐向前、陈昌浩居于旧址的后厅。黄安战役打响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由此迁至县城南部云台山村团头岗。原旧址毁于战火,后居民在此处建房居住,1993年收归国有,由国家文物局拨专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对旧址进行了原貌恢复。

17.jpg

进入现旧址,就看到旧址前厅办有介绍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成长的小型展馆,展馆内容分为5个部分:1、从黄麻起义走来;2、与根据地一起成长;3、四大战役;4、撤离前后;5、红四方面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著名英烈和建国后授衔的将帅人物名录列表。

1983年11月。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被确定为红安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作为七里坪革命旧址群的一个文物点被定为全国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在长胜街的南庙成立革命法庭,被最高人民法院确认为第一庭;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把革命的大本营建在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把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并在长胜街48号建设“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

在长胜街还有一个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旧址,这是一座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的建筑,有一座后院,总面积101.5平方米。隶属于七里区苏维埃政府合作社。1930年初,根据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革命委员会讨论通过,决定将七里坪改名为列宁市。9月,列宁市苏维埃政府在此设立“合作社饭堂”,以供应日用品和供应土特产品为主,兼营招待过往的革命同志和行商的商人,方便苏区军民食宿。凡持有苏区政府或红军介绍信者都可在此免费进餐。从外地来的红军指战员和革命进步青年,都是通过这里奔赴鄂豫皖苏区各个地方。饭堂接待人数最多的一天达200余人。

18.jpg

沿着长胜街继续前行就看到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旧址。它坐东朝西,屋后有一小院,总面积87.5平方米,旧址原为鼎泰祥商号,这里是鄂豫皖苏区的第一家银行。1930年10月,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在此成立,行长郑行瑞,其职能主要是通过借贷、储蓄、兑换等业务工作,筹集资金,帮助根据地的人民发展工、农、商业。对于农民用于购置耕牛、农具、种子的贷款,一律免息,其余贷款酌量收息。储蓄订有章程,存款数额不限,到期由银行支付本息。

19.jpg

红军中西药局旧址位于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49号,坐东朝西,面阔一间,深二进,两幢间有一天井,屋后有一小院,总面积152平方米。

20.jpg

此处原为郑位三同志家开办的参祥大药房。后由郑父郑维翰捐献给当地苏维埃政府。郑父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也是黃安早起的共产党员,担任过红安县紫云区第六乡苏维埃政府主席,1929年参加红军,1933年1月牺牲。该药房捐给苏维埃政府后,成为红军的中西药局。药局成立后,药品以中草药为主,西药主要靠党的交通员和商人到武汉、合肥、信阳等地秘密采购。

列宁经济公社旧址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面阔2间,深2进,面积90平凡米。

21.jpg

公社成立于1930年春,是黄安县苏维埃政府投资经营的国营商业机构。主要经营梓油、煤油、食盐、布匹、文具、电筒电池、烟丝(也有少量的纸烟)等,同时还负责收购各合作社交来的农副土特产品,将其输出苏区,又把输入的商品批发给合作社出售,此外,还办理货币兑换、借贷、发放救济物资,粮食平粜等业务。经济公社的成立,对于促进根据地与国民党统治区的物资交流,解决在国民党经济封锁下的根据地军民生活资源必需供应问题,对根据地各方面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它还是鄂豫皖边特区最先成立的县级苏维埃经济公社。  

长胜街还有红安国家级非遗项目“红安绣活”、省级非遗项目“红安大布传统纺织技艺”。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风起云涌的革命热潮,还能体验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长胜街的尽头是一间新华书店,里面有从红安走出来的将军的生平和传记,以及记录革命战争年代一件件催人奋进、振奋人心的历史故事。  

“探访长胜街,看到这些革命的旧址和珍贵的照片,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斗争的艰辛与伟大,长胜街是神奇的,在这条街上,我既能领略到历史的厚重、战争的残酷、革命前辈的辉煌,更是我觉得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公益中国人今后更要用自己手中的笔,在余下的时间里,将用文字、图片、记录、传承、讲好红军故事,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传播好大别山红色精神。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坚强的阳光小童星武姗姗
坚强的阳光小童星武姗
爱心捐款助学    祭奠缅怀英烈
爱心捐款助学 祭奠
重访伟人身边人   接受红色洗礼
重访伟人身边人 接受
“庆国庆送温暖”慰问孤寡老人暖人心
“庆国庆送温暖”慰问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