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浙江义乌讯(李红刚 张永昌 韩同瑞)走进浙江义乌市上溪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迎面而来的是一面红色背景墙,“矛盾处理是一个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字样映入眼帘,门口地面上红黄绿蓝四种颜色箭头分别指向咨询区、自助服务区、等待区、接待区。
上溪镇党委书记何显锋介绍,到这里,群众只要一进门,无论反映的问题涉及多少人、涉及多少个部门,无论是法律咨询、政策解释还是消费维权服务,都能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矛调中心自2020年6月“开门纳客”以来,已经高效快速处理了300余件群众急需解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愁心事。
“传统的调解模式是一个调解员单兵作战,一次调解运用单一手段,一个部门调解单独行动。过去,群众遇上矛盾纠纷烦心事,往往要跑好几个部门,甚至因为分不清职能部门而‘摸不着门’和‘摸错门’。”何显锋介绍,如今是多部门联合接待群众,中心有常驻部门10 个,轮驻部门6个。谁的问题谁领走,综合的问题大家携手办。大到上百万元劳资纠纷,小到邻里间垃圾桶摆放矛盾,都可以到矛调中心寻求帮助,无论涉及多少部门,都要落地有声。
“以前到信访接待室,反映完问题之后就是让人等,要么坐在接待室等要么回去等,也不确定要等到什么时候。现在可不一样了。”享受到现在的待遇,王女士感慨不已。
可以说,如今为了解决一个矛盾纠纷东奔西走最终却“求告无门”的现象已经消失。
这得益于中心建立的“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援助、司法确认、诉讼引调”全链条机制,它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一体,实行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新工作模式,破除了部门间壁垒、简化繁琐程序,一个“融”字,让“最多跑一地”不打折扣。
上溪镇某村的沈某与吴某为邻居,2019年因沈某家门口做台阶一事埋下积怨,村里、调委会组织多次调解均未成功,双方经常为此事发生争吵打斗。2021年2月,双方再次因为台阶一事争吵,随后来到矛调中心“告状”。中心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召集公安、行政执法、镇三改一拆办、村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办公,大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出发,为当事人释法析理,为双方分析现状和处理问题的最优方式。调解从上午一直到下午,经过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矛盾终于得以化解,并签下调解协议。
“调解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调解员跟当事人分析案情,告诉他可能承担的责任、诉讼胜算率,当事人不一定会相信,可能听不进去。这时律师出面,当事人就因为其专业而信服,从而接受调解方案。”何显锋说,律师的介入,调解往往事半功倍。
由浙江近真律师事务所的专职律师组成的公共法律顾问团常驻中心,每日值班律师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诉讼介绍、法律援助咨询等服务,专业性的指导助力矛盾纠纷化解。同时为上溪镇各部门提供合法性审查建议,让依法行政得到落实。
此外,中心还与西北政法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枫桥” 经验的学习与讲解,让工作人员知道“如何干”“怎么干”,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矛盾无处不在,纠纷随处可见。怎么样把矛盾纠纷解决在镇街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中心延伸拓展服务,成立矛调分中心,在47个村(社)成立矛调站,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及各村有声望的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将邻里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村居。在模具城成立“同心圆”调解室,在多家规上企业设置企业调解室,为企业员工尤其是多发的劳动纠纷进行协调化解,此外还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谈心说事”室。
“谈心说事”室位于上溪镇文化中心,该片区域人员密集,很大一部分是外来建设者。“‘谈心说事’室让我们有了纠纷有地方说。”租住在这里的湖南人胡先生说。
调解阵地的前移,可以就近、就地调解,化被动为主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化解。
长达半年的纠纷终于画上句号,双方还现场签署了协议书。而最初让这起纠纷被关注的,源于“美促会”志愿者调解队伍在日常巡查时的“吹哨”。“以前是纠纷找人,现在是人找纠纷,下好‘先手棋’将问题解决在苗头中。”何显锋说。
美促会原是助力“和美”乡村创建志愿者协会,中心通过吸纳“美促会”志愿者到人民调解员队伍,让志愿者在下村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卫生的检查,利用他们贴近群众的优势,还赋予他们帮助发现、解决矛盾纠纷的职能。同时起到监督作用。在工作中发现有村(社)矛盾较多,联系党员和村干部化解不及时或化解不成功,志愿者便会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进行“跟踪处调”。
志愿者的日常巡查,促使机制常态化,一些矛盾纠纷抓早抓小抓苗头,化被动调解转为主动调解,补上矛盾纠纷排查不及时的关键一环,真正实现“三不出”,即“一般纠纷不出所在村、社区、单位,疑难纠纷不出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