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讯(元振国)202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公益中国人走进西柏坡,追忆革命足迹,从“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井冈山,从瑞金、遵义到延安,从延安到西柏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西柏坡则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西柏坡,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中共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70多年前,党中央在此地领导了全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在太行山东麓,沱河北岸,有个叫西柏坡的小村子。解放战争后期,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指挥中国革命走向全面胜利的“神经中枢”,也成为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为了战略转移。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纠集25万重兵向延安进犯。而当时我军守卫延安的不到3万人,敌强我弱,为了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3月18日晚,党中央毛主席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1947年3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为明确中央机关的行动问题,转战到陕北清涧县枣林沟村时,紧急召开枣林沟会议。经过讨论研究,决定将中央机关一分为三:由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等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率领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工委”),由刘少奇为书记,率领部分中央机关干部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由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邓颖超等组成中央后方工作委员会,以叶剑英为书记,杨尚昆为后方支队总司令,率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大部分工作机构到晋西北临县地区统筹后方工作。
1947年3月下旬,朱德、刘少奇率中央工委离开陕北,到达晋察冀边区政府和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城南庄。朱德、刘少奇在听取聂荣臻的汇报之后,谈到了党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的选址问题,他们根据在陕北与毛主席分手时主席说过的一句话:“你们到白毛女的故乡去吧,听说那里有个西柏坡,是个好地方。”经聂荣臻介绍,决定派人到平山县查看选址。
1947年4月29日,朱德派他的秘书潘开文、卫士长齐明臣,由聂荣臻的一位副官陪同,从阜平骑马来到平山,为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驻地选址。潘开文三人骑马首先来到平山县城,然后沿滹沱河南岸往西,从洪子店过河再由北岸往东,查看了滹沱河两岸每个村庄的位置、环境、交通等,三人一致看中了西柏坡村。
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经济,坚实的群众基础,相距适中的村落分布,使西柏坡成为中央工委驻地的最佳选择。
西柏坡刘少奇同志旧居
1947年5月3号,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先期进驻西柏坡,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和“劳大”。刘少奇任校长,朱德为董事,分别称刘校长、朱校董。受中共中央委托,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主要办好三项工作:一是指导晋察冀军事斗争,帮助晋察冀野战军打了四次规模较大的胜仗,歼敌6.2万余人。其中解放石家庄战役尤为著名。;二是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三是组建华北财经办事处。
为了总结前一段土地工作经验,推动解放区土改工作的发展,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工委的主要负责人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彭真和各解放区的主要领导人李雪峰、王从吾、张稼夫、薄一波等,以及华北地区大多数地委和晋察冀野战军各旅的代表,共107人。会议由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主持,历时近两个月。在战争时期,能集合各地这么多代表,以这么长时间讨论土地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刘少奇在开幕仪式上讲了会议的目的和任务,强调土地问题是解放区一切问题的基本环节,并连续两天做了长篇报告,指出全国土地会议的重心议题是要彻底进行土地改革。会议由各解放区代表汇报土地改革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着重讨论了土改和整党两大问题,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10日正式颁布实行。
《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心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祠堂、庙宇、寺院、学校、机关及团体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
《大纲》规定了彻底平分土地的基本原则,即“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大纲》还规定:“乡村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乡村无地少地的农民所组织的贫农团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区、县、省等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
全国土地会议及时总结了土地改革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发展了党的土地政策。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公开颁布的第一个关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表明:中国共产党高举反封建的战斗旗帜,为在全国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提供了一个基本纲领,极大地推动了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到11、12月间,各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彻底摧毁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广大群众参军支前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朱德同志旧居
1947年10月31日,在晋察冀野战军区司令部召开的旅以上干部会议上,总结石家庄战役作战经验教训时,朱总司令欣然写下了《七律 攻克石门》:“石门封锁太行山,勇士掀开指顾间。尽灭全师收重镇,不叫胡马返秦关。攻坚战术开新面,久困人民动笑颜。我党英雄真辈出,从兹不虑鬓毛斑。”
1948年3月21日,毛泽东等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出发,离开了他们战斗、生活了 13 个春秋的陕北,踏上了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征途。4 月 13 日,毛泽东一行翻越长城岭,到达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
4 月23日,周恩来、任时等前往西柏坡,毛泽东因准备出访苏联而继续留在城南庄,他在这里也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准备工作。25 日,毛泽东致电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弱时,向他们告知扩大会议的议题:(一)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二)关于在今冬召开二中全会的议题。(三)关于酌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问题(四)关于消灭某些无政府状态和酌量减小地方权力的问题。(五)关于区、乡、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大纲草案。(六)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及其他问题。毛泽东要求他们先在西柏坡进行讨论,然后到城南庄再商定。
4月30日至5月7日,毛泽东在城南庄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 (又称“城南庄会议”)。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弱时、李先念、聂荣臻、薄一波、陈毅、粟裕等出席会议。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念“五一”节的口号,呼吁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会议还讨论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的状态,把战争引向国统区等。此外,会议还研究了华北野战军的战略行动方针,决定采纳粟裕提出的暂不渡江的建议,先集中兵力在中原作战,尽量把国民党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在连成一片的华北、中原解放区建立统一的中央局、政府和军区等。
1948年5月27日,毛泽东到达当时的中共中央所在地西柏坡同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会合,至此,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相继进驻西柏坡,也就意味着党中央、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进驻西柏坡。中国革命的统帅部实现了从陕北到西柏坡的转移。
西柏坡毛泽东主席旧居
入驻西柏坡后,毛泽东主席登高俯瞰西柏坡村,他坐在一块石头上,用手里的木棍指着山下说道:“西柏坡,果然是个好地方,这个总指挥部选得好。”
这一年,毛泽东55岁、 朱德62岁、刘少奇50岁 、周恩来50岁、 任弼时44岁。他们一起在西柏坡的土屋斗室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设计、研究、制定着中国的未来。西柏坡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新的所在地,成为指挥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
九月会议”会址
1948 年8月,[国民党政权已风雨飘摇,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都朝着有利于共产党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8月28 日至9月7日,召开了11 天的预备会议,认真讨论了这次会议的相关事宜并草拟了文件。9月 8日,会议在西柏坡中央机关的食堂举行。选择此地,是因为这里既方便就餐,又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参会代表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弱时、彭真和董必武等 7人,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贺龙、徐向前、聂荣臻、滕代远、曾山、薄一波、叶剑英、邓小平、饶漱石、陆定一、邓颖超、廖承志、陈伯达、刘澜涛等14人,列席人员罗迈(李维汉)、杨尚昆、胡乔木、傅钟、李涛、安子文、李克农、冯文彬、黄敬、胡耀邦等 10 人,共计 31人。
整个会议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为中心议题,正式提出建设 500万人民解放军,消灭敌人 500 个旅,用5年左右的时间从根本上打败国民党(从 1946 年7月算起)的任务。根据这个总体部署,会议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讨论与部署:
军事问题是本次会议的重点问题。与会人员认为人民解放军仍然要在长江以北、华北和东北作战,准备打若干次带有决定性质的会战,力图歼灭更多的国民党军队。周恩来详细阐述了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的军事计划,认为应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使敌人加重战争负担。力争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但攻坚战也可能增加。由于攻坚敌人势必增援,造成野战机会,所以要把攻坚与野战结合起来。他认为在第三年的作战中,全国的重心要放在中原,北线的重心放在北宁线朱德认为,必须不断提高部队技术装备,加强物资和人员补给,搞好军工生产。任粥时认为,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是争取五年取得胜利中的关键一年,如果可以再歼灭敌人100个旅,使蒋军降至310 多万,而人民解放军则由现在的 280 万增加到 300 万以上,那时,军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民党,即使美军再援兵,也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邓小平发言认为,军事胜利是关键性环节,可以鼓舞、激励人民群众。
在经济工作方面,“九月会议”着重强调了发展生产与统一财经的问题。会议指出,恢复和发展解放区的工农业生产是支援战争的重要环节。一方面,人民解放军要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从国统区获得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尽一切努力恢复与发展解放区的工农业生产。只有二者兼顾,才能保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任粥时指出,现在老解放区人民的经济负担已很重,再加上劳役负担,则人民的负担更大,特别是平川大道上。根据财经工作者的研究,人民负担最好不超过收入的 20%,否则“生产长一寸”很成问题。要在中原地区发动群众,普遍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样就可以在解放战争进入第四年第五年的时候,支援向江南进军的部队,成为他们稳固的后方。
周恩来曾表示:“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指挥三大战役在此,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此。
走进西柏坡的中央大院里,我们看到,这里有四间总面积只有35平方米不起眼的低矮土砖房,这就是解放军总部兼军委作战室。就是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一起,组织指挥了包括三大战役在内的24场战役,打出了一个新中国,这里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
周副主席旧居
周恩来副主席曾说:“在这里,我们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发电报。”从1948年9月12日到1949年1月31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持续142天,位于西柏坡的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往前线的电报共计408封,西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四五万字。142天,408封电报,24场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军队173个师222万余人。人民解放军以横扫千军如席卷之势,创造了平均一天胜敌近一个师的战争奇迹!
1948年12月31日,蒋介石正在审阅着即将发表的“元旦文告”这时广播里的另一篇新年献词却让蒋介石措手不及。因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正是身在西柏坡的毛泽东。在文章中,毛泽东豪迈地宣布:“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
“一九四九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成就。”
“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篇诞生于西柏坡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对中国革命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1949年3月5日,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日子,会场设在中央大院的西北角,是临时搭建的中央大伙房。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委员共有34人。
包括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以及从全国各个战场赶来的彭德怀、邓小平、聂荣臻、习仲勋等。
一切准备就绪后,下午两点左右,毛泽东面带笑容走进会场首先作报告。
毛泽东提出:“计划在四五月份占领南京后,在北平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定都北平。”
在讲话的最后,毛泽东用坚毅的声调,说出了对全党的要求,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场“伙房里的盛会”用八天时间确立了“建国大业”,从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描绘出一个令人憧憬的大国蓝图。
1949年3月13日,七届二中全会胜利闭幕。十天后,中共中央就要前往北平承担“建国大业”,新中国将从西柏坡向我们走来。
1949年3月23日,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第十天,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就要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京)了。前一天夜里,毛泽东工作到凌晨才休息。上午,周恩来到毛泽东住处请他准备出发,虽然只睡了短短几个小时,但他的精神格外好,和周恩来谈笑着走出房门,来到等候出发的工作人员中间。周恩来说:“昨晚您该多休息,长途行军也是很累的。”马上就要离开西柏坡了,毛泽东显得很兴奋,他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回来啊。”听了周恩来的话,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进北平就腐化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毛泽东挥起大手郑重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在毛泽东和周恩来这一段历史性的对话中,真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执政理念。
如今,在西柏坡村中共中央旧址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内,“一部电话、两张地图、三套桌椅、四间平房”是当时艰苦作战的真实写照。一墙之隔的毛泽东主席旧居内,桌上翻开的日历,定格在1949年3月23日。就是这一天,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