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元振国)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是一片红色的沃土,十步遇芳草,十室有忠士,这里有“永远的先生”徐特立,他断指明志,在革命陷入低潮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腔热血,迎难而上,毛主席赞誉他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红色管家”熊瑾玎,他在上海时期曾负责党中央最机密的机关工作,周总理评价他“出生入死,贡献最大,最可信赖”;
2023年12月30日下午,参观完徐特立旧居后,紧接着我就前往熊瑾玎故居参观,重温党的“红色管家”故事。
在中国革命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他的名字叫熊瑾玎。他是一位献身国家,奋斗终生的勇士,他的一生闪耀着革命的火焰,成为我们永远敬仰的楷模。
熊瑾玎是从江背这块红色沃土走出的党内著名的“红色管家”,他出生于1886年,印山村张家坊人。成长于中医世家。年轻时,他在莉江学校师范速成班接触进步思想,并成为“延安五老”之一徐特立的学生。1914年春,他来到楚怡小学任教,结识了毛泽东等革命先驱,1918年秋加入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19年参加长沙五四运动,后在通俗书报编辑所任事。他认为经济实体是革命的核心,提出“要做事,就要有钱”的口号,为我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1921年,曾为毛泽东、何叔衡赴上海参加“一大”筹措路费,成为我党的元老之一。1924年参加改组后的国民党。1922年起先后任过毛泽东同志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教务主任和湘江学校董事,协助毛泽东培养革命人材。1926年2月在长沙参与组织湖南三民主义学会,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反动言行,参加长沙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斗争。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后,受党派遣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中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怀抱着崇高的理想。面对国民党的残酷镇压熊瑾玎被迫秘密前往武汉,从事地下工作。在武汉中共湖北省委机关工作,他遇到了年轻的周恩来总理,尽管他们是上下级关系,但二人一见如故。然而,随着夏明翰等同志的牺牲,为了保证熊瑾玎的安全并发挥他的作用,周恩来安排他转移到上海。1928年4月起,担任中共中央的会计,他不仅以商人的身份开办"福兴"商号做掩护,与朱端绶建立秘密联络点,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和办公的地址。他谨慎细心,严密周到,在白色恐怖下,使这个党中央的秘密机关成为中央领导们开会、接头、传递信息的场所,持续三年之久未被敌人发觉。他还主持开办三个酒店和一个钱庄,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并协助毛泽民经营印刷厂,秘密印刷党的报刊。他的商业经营,不仅完美伪装,还为组织筹集了重要经费。为了保证来参加会议的领导层的安全,周恩来安排19岁的朱瑞绶来到福兴商号,担任“老板娘”。熊瑾玎和朱瑞绶之前就认识,随着二人在复兴号的合作,面对重重困难,他们的革命情感迅速升温。二人相互扶持,共同面对生死,成为了革命夫妻的榜样。
熊瑾玎的婚姻也离不开周总理的牵线搭桥,在他与朱瑞绶结婚时,周总理成为这段特殊关系的见证者。这也是为了在地下斗争环境中更好地伪装,将各单位机关伪装成一般家庭,藏匿于社会之中。
朱瑞绶就是伪装成这样的假家庭来到“福兴商号”担任“老板娘”,每逢组织上在这里开会时,朱瑞绶就坐在门口做些手工活,同时紧紧盯着来往的人群,避免混入陌生人。周总理每次上门都要和她拉几句家常,帮助她做些简单的家务,并关照她说:“小妹子,这里是中央最重要、最机密的机关,你既要心细,又要胆大,不可有紧张的表情,当‘老板娘’嘛,要有个落落大方的样子。”
随后周总理派人来教朱瑞绶如何放止警号、护送文件、应付特务的搜查,并叮嘱她要多了解上海的弄堂分布,执行任务前先看好地图,避免在里面迷了路,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多请教熊老板。朱瑞绶也用心学着这些技能,很快就能上手做一些实质性的工作。
熊瑾玎和朱瑞绶二人朝夕相伴,不觉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一次晚饭后,熊瑾玎拿着自己写的一首《赠瑞绶》走到朱瑞绶的房间,请朱瑞绶指教。朱瑞绶读着这首表白诗,脸顿时红了起来,低下头不知所措。
熊瑾玎率先打破了沉默,问朱瑞绶觉得怎么样,朱瑞绶犹犹豫豫地说了些感谢熊瑾玎的话,然后鼓起勇气问了熊瑾玎两个问题,一个是熊瑾玎已经有了家室,二人结合该如何办,另一个问题是两人年龄差距的问题。
熊瑾玎告诉朱瑞绶自己的父母早年曾给他娶了一房妻室,两人生了三男四女7个孩子,熊瑾玎被反动派通缉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系,后来妻子写信要求他登报离婚,熊瑾玎答应下来并将家里的田地、房产统统交给妻子处理。
第二天一早周总理来到店里,看到朱瑞绶两眼水肿,眼睛里满是红血丝,便关切地询问朱瑞绶是不是又熬夜了。过了一会儿周总理开玩笑地问朱瑞绶什么时候吃她的喜糖,朱瑞兽不好意思起来。
二人正说着话,熊瑾玎提着一盒月饼走了进来,招呼朱锐绶赶快出来吃月饼。一抬头看到周总理和朱瑞绶正看着自己大笑,自己也感到有些莽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将月饼放在周总理面前,请他先尝一尝。
“妹子,这是熊老板的一片心意,应该你先尝尝。”周总理顺手将月饼推到了朱瑞绶面前。朱瑞兽不好意思地跑进了房间,周总理对熊瑾玎说,明天就是中秋节,让他和朱瑞绶商量一下,将喜事办了,自己很愿意当他们的月下老人。第二天晚上,熊瑾玎和朱瑞绶在饭店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周总理作为主婚人宣布婚礼开始,举杯邀请大家为两位新人的新婚幸福干杯:
“从今天起,瑞绶就是我们的老板娘了,大家不要再称呼她小妹妹了。”“说得对,为我们的老板娘干一杯!”
紧接着李立三。邓小平、邓颖超等中央的同志一一举杯敬酒,祝贺熊瑾玎和朱瑞绶走到一起。朱瑞兽腼腆地对大家说:“我要配合熊老板,一定要当好老板娘!”朱瑞绶的话引来大家的一阵热烈的掌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熊老板”和“老板娘”的称呼在党内外叫开了。
1931年,随着国民党特务的严密追捕,熊瑾玎将“福兴”商号等单位转移,顺利完场了任务。在中央政治局委员顾顺章被捕叛变后,他被转移到湘鄂西苏区工作。然而,湘鄂西政权被敌人剿灭,熊瑾玎再次流亡。面对困境,他决定再次潜回上海中央机关,担任中央内部的交通联络工作,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做准备。
1932年熊瑾玎夫妇奉命返回上海,继续以做生意为掩护来进行党内的地下工作。当时贺龙的家眷在上海的生活全靠党组织接济,在党组织遭到破坏之后,贺龙家眷的生活来源就中断了,直到熊瑾玎再次回到上海,她们一家人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次年4月,由于叛徒告密,贺龙家眷在家中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同时设下埋伏来等待更多的同志。第二天不明真相的熊瑾玎假扮医师给贺龙家眷送生活费时,正中敌人的埋伏,被特务送进了巡捕房。
朱瑞绶等到晚上不见熊瑾玎归来,感到事情非常严重,立刻向党组织作了汇报,并依照指示展开营救工作。她找到宋庆龄请来几位著名律师为营救熊瑾玎和贺龙家眷奔波,在跟随律师去见熊瑾玎时,朱瑞绶惨遭叛徒出卖,也被抓进了巡捕房。
朱瑞绶被捕之后惨遭敌人的严讯逼供,但她利用叛徒不知自己的底细,坚决不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在被监禁的日子里,朱瑞绶巧妙地同敌人周旋,争取来一位同情革命的女看守为自己传递信件,夫妻二人狱中写下了几十首相互鼓励的感人诗作。
由于朱瑞绶一口咬定自己和熊瑾玎是表兄妹关系,敌人也没有确凿的证据,8个月之后朱瑞绶被无罪释放,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朱瑞绶在法租界开了一家酒店,将所挣来的钱全部用于营救工作,每月买些生活用品送给贺龙的家眷和狱中的同志。
经过4年的官司之后,熊瑾玎被反动派判处8年的牢狱生活,1937年毛泽民奉命来到上海接受共产国际的授勋,临行前周总理叮嘱他,要抓紧国共合作的时机积极营救熊瑾玎。在民族人士章士钊的推动下,熊瑾玎结束了四年多的牢狱生活,毛泽民专程到家中去看望他。
熊瑾玎在监狱中表现鉴定,没有泄露半点情报。他在囚期间甚至发展了一批革命人士,与国民党进行长期的斗争。这样的表现让中共中央对他充满信任,尤其是他的上司周总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工作上的上下级,更是同生共死的战友。
1937年任《新华日报》总经理。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日报》会计科副科长、解放区救济总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救济总会监察委员会副主席。
参观中,我了解了熊瑾玎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奋斗不止的一生。熊瑾玎被誉为中国共产党革命时期的“红色管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的第一任副会长,全国政协第一届至第四届委员,新中国人民福利事业的领导人。熊瑾玎为早期党中央开展活动筹集了数不清的资金,然而,作为革命年代中共中央的“红色管家”,就是这样执掌财政大权的人,家中却一贫如洗,在党内“红色管家”的几十年中,熊瑾玎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从未动用过一分钱用于自身。
熊瑾玎对他的妻子和家人充满了深切的爱,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党和国家始终是他的最重要的事业。尽管他拥有出色的商业才能,可以让他富甲一方,但他始终坚守共产党的原则。他每天手中都掌握着数以千计的经费,几十年如一日。然而,他的内心从未因财富而动摇。在党内同志眼中,熊瑾玎永远穿着补丁打满的旧长衫,戴着毡帽,朴实而温和,但眼中透露出坚定不移的决心。在重庆经营《新华日报》的时期,熊瑾玎和朱瑞绶迎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然而,当时正值报馆与国民党暗中斗争的艰难时刻,熊瑾玎将每一笔钱都投入到报馆的经营中。然而,在一个冬夜,半岁女儿突然发高烧抽搐。熊瑾玎和朱瑞绶急忙带着女儿赶往医院,但医生告诉他们需要十块大洋才能进行治疗。令人心酸的是,作为新华日报的总经理,熊瑾玎却无法立即拿出这十块大洋。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回到报社。熊瑾玎一路上一直在想办法筹集这笔钱,但刚踏进报社门口,朱瑞绶已经哭了出来。原来,他们的女儿已经去世了。女儿的离世让熊瑾玎和朱瑞绶痛不欲生。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作为新华日报的总经理,熊瑾玎动用报馆的经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拿出十块大洋,党内的同志也不会有任何异议。然而,熊瑾玎和朱瑞绶从未考虑动用这笔经费。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那是属于全党同志的钱,不能随意动用,更何况这是私人事务?他们内心深处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这让周总理听闻后感动得湿润了眼眶。
最终,《新华日报》克服重重困难,立足重庆,并在数年时间内成为全国第二大报纸。这不仅得益于熊瑾玎的商业智慧,更在于他的榜样力量和廉洁自守的原则。在熊瑾玎的带领下,报馆形成了朴素廉洁的工作作风。
1973年元旦刚过,87岁的熊瑾玎病重住院,周总理得知后立即嘱咐自己的保健医生去医院了解情况,还找来几位专家为熊瑾玎会诊,指示北京医院派三名特护日夜照顾。1月15日,身患癌症的周总理送走外宾之后,立刻赶往北京医院看望熊瑾玎。
当时熊瑾玎已经陷入深度昏迷,周总理站在床前心情复杂,沉默了良久之后,转身轻声问你朱瑞绶:“熊老留下什么话没有?”朱瑞绶拿出熊瑾玎叮嘱她记下的两句诗,递到了总理手中,上面写着:“叹我已辞欢乐地,祝君常保斗争身。”
周总理看过之后,轻轻握着熊瑾玎的手,凝视了陷入昏迷的熊瑾玎许久,才不舍地松开。1月24日,熊瑾玎与世长辞,当天下午刚刚从杭州归来的邓颖超专场来到家里看望熊瑾玎,并带来周总理的诚挚慰问。
革命理想高于天,熊瑾玎一生开设商行、旅店,接续办报,为共产党赢得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里我被熊瑾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他用有限的工资帮助他人,过着朴素人的生活,他们的故事使人深思,也是我们铭记。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了革命者的初心与坚守,他们以清廉的品质树立了楷模。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我们继续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我呼吁全国各地的朋友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到熊瑾玎的故居参观一下,学习学习他“公款姓公,公坚守清廉初心”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各项财政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