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元振国)“薪火相传一甲子,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公益中国人的心灵。”60年前,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60年后,公益中国人总编元振国、南宫市爱心工作站主任齐志来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参观学习,穿越时空与雷锋叔叔对话,赓续雷锋精神,做雷锋精神的传人。
2023年7月31日上午,公益中国人元振国、齐志带着无比激动与敬仰的心情,跟随现任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雷锋团政治处主任、抚顺市新抚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李兆军,现任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原雷锋团一营副营长蔺洪军一同来到了雷锋生前的连队,去感受雷锋不朽的情深,体会平凡中的伟大。
登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雷锋广场,身背钢枪手捧《毛泽东选集》的巨大雷锋铜像屹立在广场中央。在雷锋团队的战士解说引领下,我们参观了广场周围的“心愿认领”“雷锋助学”“雷锋存折”“爱心联线”等版块栏目,在志愿服务体验区面前我默默地宣誓:“雷锋精神就是我生命中的那束光,我要用小善汇聚大爱,以片片绿叶汇聚广袤森林。传承雷锋精神,让更多的人看见光、追寻光、成为光。”
来到雷锋班展览室,这里陈列着雷锋生前用过的物品、书籍、节约箱等珍贵遗物。在雷锋连队雷锋班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我们仿佛看到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品德。
“雷锋班”有8个铺位,但只有7名战士住在班里。他们把入门靠北侧窗户的那张下铺,永远地留给了雷锋老班长,用以展陈雷锋在部队时用过的军被和军装。他们亲切地把这张床铺命名为“雷锋铺”。
现任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副会长兼常务副秘书长、原雷锋团一营副营长蔺洪军告诉我们:“雷锋班”有一个传统,新入班的战士,睡的第一张床就是“雷锋铺”的上铺;每周表现最好的战士,可以整理一次“雷锋铺”。因为“这里是离雷锋老班长最近的地方,睡在这里更应该用心感悟雷锋精神,肩负起当好雷锋传人的重任。
走进“雷锋班”,一封封信笺,一面面锦旗,一枚枚徽章,一节节感人的故事背后无不闪烁着雷锋精神的光辉。
一本厚厚的“账本”格外显眼,里面整整齐齐地贴满了500多张汇款回执单,虽然数额大多不过千元,但却情重千金。雷锋连队的讲解员向我们讲叙着。雷锋班班长牟振华第一次汇款是在2018年。当时,牟振华在同乡战友的朋友圈里看见了这样的消息:“高中生小韦,父亲重病卧床多年,靠打零工维持家用的母亲又意外受伤,家里失去了仅有的收入来源。”看着即将辍学的小韦,牟振华当即通过战友给他转了500元。此后,牟振华定期资助小韦,从未间断。
2010年,“雷锋班”郑重发出倡议:以雷锋生前留下的存折为基础开展续存活动,帮助困难群众募集善款。部队官兵、企业员工、耄耋老人,甚至还有曾经的受捐助者纷纷助力……当年本息共计229.67元的“雷锋存折”,成为传承雷锋精神、扶贫助困的“火种”。
现任雷锋团退役官兵学雷锋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雷锋团政治处主任、抚顺市新抚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李兆军告诉我们。13年里,“雷锋存折”累计捐款超过百万元,覆盖21个省区市。战士们先后发起了爱心字典、爱心书屋、援建雷锋小学等公益项目,向贫困山区捐赠书籍3万余册、衣物4万余件,资助170多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班”的战士们说,捐资助学、见义勇为、照顾孤寡老人……学习雷锋,不一定体现在惊天动地的大事上,更多的是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心底埋下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种子。
用“小善”汇聚大爱,以片片绿叶汇聚广袤森林。“雷锋班”战士相信,雷锋精神是生命中的那束光,要让更多人看见光、追随光、成为光。
离开雷锋班,我们走进雷锋连队荣誉室,浏览了里面的实物、图片、文字等历史资料,通过观看“成长的历程”、“光辉的足迹”、“永恒的精神”、“红色的传承”等版块,系统详实地为我们介绍了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模范事迹和由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主要历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雷锋精神。近距离感受和了解了雷锋生前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看着一篇篇雷锋日记的原稿、雷锋使用过的日用品以及他读过的书籍,我仿佛又回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看到雷锋叔叔帮助过的老百姓质朴的笑脸,我想,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永存,是因为他有着十分鲜活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优秀品质。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时读到的雷锋叔叔的故事又涌现在我的眼前
雷锋到出差1000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从抚顺到安东,一上火车,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动手干了起来。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
这些事做完了,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识字的旅客念报,宣传党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阳。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的围着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
这时,人越围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锋上前拉过那位大嫂说:“你没有票怎么硬要上车呢?”那大嫂急得满头汗地解释说:“同志,我不是没车票,我是从山东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时候把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听他说的是真情实话,就说:“别着急,给我来。”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那大嫂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好给你把钱寄去。”雷锋笑道:“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说完就转身走了。
那位大嫂走上车厢,还感动的眼泪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锋从安东回来,又在沈阳转车,他背起背包,过地下道时,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拄着棍,背了一个大包袱,很吃力的一步步地迈着,雷锋走上前去问到:“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到抚顺去看儿子呀!”雷锋一跟给自己同路,立刻把大背包接过来,手扶着老人说:“走,大娘,我送你到抚顺。”老人高兴地一口一个好孩子夸他。
进了车厢,他给大娘找了个座位,自己就站在旁边,掏出刚买来的面包,塞了一个在大娘手里。老大娘往外推着说:“孩子,俺不饿,你去吧!”“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垫垫饥。
“孩子,孩子”这亲热的称呼,给了雷锋很大的感触,他觉得就像母亲叫着自己小名似的那样亲切。
他在老人身边和老人拉开了家常。老人说他儿子是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住在什么地方哩。
说着,掏出一封信,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儿子的急切心情,就说:“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帮助你找到他。”
雷锋说到做到,到了抚顺,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的老人,东打听,西打听,找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老人的儿子。
这些事后来被战友们知道了。有人评论说:“嘿,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而雷锋却并没当回事。
39
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此次参观学习是我的一次要的红色之旅教育活动,提升了我的思想意识、爱心传承
道德情操,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我深有感触:“学习雷锋不但要付诸实际,更要珍惜雷锋情缘,践行雷锋精神,播撒
学雷锋火种,用不变其志、不改其节、不悔其道的实际行动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做好新时代雷锋精神种子,通过一滴水
一块砖、一束光、一颗螺丝钉来展现雷锋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
芒。
离开了雷锋连队,我的耳边仿佛响起了雷锋班的点名声“雷锋!”“到!到!到!”
在长白山余脉环绕的军营里,“雷锋班”战士整齐列队,答到声划破夜空。60年来,“雷锋班”每次班务会前的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名字一直是“雷锋”。
赓续雷锋精神,争当强军先锋。“雷锋班”一代又一代革命军人茁壮成长,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