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元振国)从雅克夏雪山下来到达黑水境内,我开始转道302省道继续前行,往红军当年多次翻越的昌德、达古雪山方向前进。
红色昌德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一个村庄。公益中国人重走长征路于7月15日下午六点左右来到了红色昌德广场,我的车子刚好停在了刻着“红色昌德”的大石头旁边。
昌德村就座落在昌德雪山下,它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四座雪山,海拨4283米。昌德村既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的中转站,又是熬盐筹粮的始发地,如此珍贵的红色资源正是昌德村发展红色文化的巨大优势。此外,昌德村地处奶子沟彩林公园景区核心段,也成为了发展观光旅游的一大优势。
昌德村红色昌德广场有一个非常精美的沙盘介绍红军长征的路线。现在的红色是热情是纪念,而曾经,这红色却是一幕幕有血有泪的历史。
红色文化广场再现了八十多年前红军长征在黑水一幕幕令人荡气回肠场景。广场的地面上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刻写着红军在黑水的大小历史事件,沙盘上也展示了红军在黑水的行军路线图。
广场上红军长征翻越昌德雪山的主题雕塑表现出黑水藏族同胞支援红军北上,为红军送粮送盐的场景。长征期间,红军在黑水三进三出,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五座大雪山,黑水就有三座:1935年7月,红一、四方面军突破国民党的层层封锁,向黑水挺进。
1935年7月2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各一部,组成先头部队,翻越雅克夏雪山,到达黑水马河坝。7月3日该部经黑水银针河坝向沙石多前进,当晚在昌德宿营。红军在昌德休整两天后,翻越了海拔4283米的昌德雪山,于7月6日出发,顺利地到达下达古。7月7日,从三达古出发,翻越达古雪山向毛儿盖出发。其中,红军翻越的昌德雪山所在地,就是如今的昌德村。
相较于雅克夏雪山和达古雪山,红军在黑水第二座翻越的昌德雪山,一直在世人的视野之外,静静矗立。由于与大古沟挨得太近,几乎属于山连山,因此昌德山和达古山过去常被人混淆为同一座山。
昌德山的沿线都是茂密的森林,快到山脚牧场的时候可以远眺黑水著名的“三奥雪山”,万里晴空之下十分夺目。面对海拔4283米的昌德雪山,工农红军在藏族同胞的领路下历经艰难险阻,九死一生,最终成功翻越。
5
如今,这座红色圣山脚下,建起了红色昌德,依托红军长征留下的宝贵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昌德村依托红色文化,修建了以红军翻越昌德雪山等微景观为主的红色文化广场,栩栩如生的雕塑,镌心铭骨的石刻,身临其境的墙绘,景观小品布置等,一一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翻越雪山、熬盐筹粮、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等战斗和生活场景,更加生动立体地展示出红军长征在黑水其间的历史事迹。来往旅游的人们,要是感到疲乏,这里还有红军驿站、红军食堂等特色场景可以休息。
当年红军长征的线路是:昌德雪山—>红军宿营地—>红军湖—>下达古藏寨—>中达古藏寨—>泽娜措—>红军桥—>上达古藏寨—>达古雪山—>毛尔盖会址。
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和红四方面军30军各一部组成的先头部队,是在1935年7月初,从三达古出发,翻越达古雪山,向毛尔盖进发。7月23日,红军中央领导机关和大部分红军主力,分批进昌德梁子、翻越达古山北进至毛尔盖,另一部分红军,由泽盖过河,翻谷汝山经扎窝、晴朗、达盖翻山去毛尔盖。7月24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随军委纵队翻越了昌德雪山。
驱车来到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境内的达古冰川。这个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脉,是世界上最为神奇的山脉,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罕见、最奇特、自然风光最多样性和地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达古冰川是当今世界上最年轻的现代山地冰川,也是四川阿坝州继九寨沟、黄龙后又一精心开发的精品景区。而更让我们心动的是这里还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达古雪山。
冰川俗称冰河,是由积雪形成并能运动的冰体。冰川存在于极寒之地,地球上南极和北极是终年严寒的,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我们知道越往高处温度越低,当海拔超过一定高度,温度就会降到0℃以下,降落的固态降水才能常年存在。
千百年来,达古冰川就似一位深居阁中的姑娘,一直不为世人所知晓,直到1992年日本科学家才通过卫星发现了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的她,并于同年8月远渡重洋来到黑水,对她作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发现它是世界海拔最低、面积最大、年纪最轻的冰川,也是离城市最近的冰川。
“达古”是藏语的音译,意为一条美丽的深沟,到了达古冰山,你就会觉得这个名字起得很贴切,因为这里集冰川、雪山、彩林、高山湖泊、林海、古冰川地质风貌为一体。达古雪山山顶终年积雪,气势磅磗,山峰错落有致,美不胜收。“春观山花。夏赏冰川、秋品彩林、冬看雪景”是达古冰山的一大特色。
中国工农红军在阿坝州境内共翻越了五座大雪山,其中黑水县境内就达三座(雅克夏雪山,海拔4443米、昌德雪山,海拔4283米、达古雪山,海拔有4752米),其中后两座:昌德雪山、达古雪山就在达古冰川景区内。红军翻越这座雪山并在达古雪山下的毛尔盖,召开了长征途中最著名的“毛尔盖会议”,明确了红军主力发展的方向,确定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意志,克服了红军分裂的危险,奠定了红军长征的胜利,达古冰川也因此享誉世界。
应该说翻雪山是红军长征途中最难翻过的一关,五座大雪山,如同五座关卡,一关比一关难过,这是因为红军战士在阿坝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处于与恶劣的气候环境,爬雪山过草地,高强度的体力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质也在不断地下降,加上营养不良,缺医少药致使体重减轻,体质下降,对高山反映更为明显。达古雪山是长征途中最后一座雪山,也是最艰难的一关,当年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因身患重病,躺在担架上翻越了这座达古雪山。
红军长征在达古冰川周围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也为达古冰川留下来了深刻的印记,红军的壮举得到了当地淳朴藏民的支持,在粮食和人力上给予了有力支援,最终战胜了种种困难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个廊桥是三达古居民生产生活的交通要道,也是当年红军翻越达古雪山北上毛儿盖的重要途径,为纪念当时的伟绩,将达古冰川内的这一座交通要道——廊桥取名为“红军桥”。以前这里只是一座摇摇晃晃的索桥,为了让更多的人记住这段历史,更多的人瞻仰红军长征遗迹,经过几次翻修,现在廊桥两边还有红军长征在景区的一些文字和图片的介绍。
据记载,1935年7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带领红一、红四方面军翻越昌德雪山,在这里宿营,起灶做饭。饮马湖边。红军走后,当地藏民为了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将红军宿营,起灶做饭、饮马的湖泊更名为“红军胡”
雪山融化的雪水形成溪流向下奔流,来到了滩涂,这里也是红军翻越雪山的必经之路,河道两边突然出现大片殷红如血的石头,有人将它形象地说成那是红军过雪山时鲜血染红的。其实这些石头上的红色物质,是一种微生物,只有在高山特有的生态环境内才能繁衍,而且对空气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红石滩也构成了生命与历史相融共存的奇特景观。
达古雪山这座红军长征走过的最后一座雪山,它如同傲视一切的巨人,托举起一个无往不胜的伟大军队——红军从自己的肩胛上走过,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红色路标,让红色文化源远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