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动态 > 记录

公益中国人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

时间:2022-08-28 10:05:34  来源:公益中国人  作者:元振国

        公益中国人(元振国)7月14日上午9点,公益中国人重走长征路,我来到了夹金山红色文化体验区,该体验区位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新场镇。这里主要由主题纪念碑及广场、红军翻越夹金山体验区、军民鱼水情主题步道、居民及游客活动观赏区四部分构成。在这里可以置身于其中,体验红军走过的路,探索红色文化。这里作为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的一个纪念园,不但具有纪念意义,还具有社区活动功能、旅游配套功能,这里是展示、纪念和褒扬烈士事迹的的重要纪念地和标志,也是传承革命精神和理想信念的重要载体。

图片1.jpg

首先我来到了毛泽东、朱德两位伟人长征翻越夹金山前居住的旧址,旧址位于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金山村。这个被当地人称为斗底锅庄房和迥贡锅庄房的两栋建筑,为传统藏族民居风格的石木结构。

图片2.jpg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到达这里,毛泽东、朱德分别居住在这两栋房屋,全面分析当时形势,研究翻越夹金山以及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北上抗日方案等重大决议。

图片3.jpg

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由花岗石做成,形状是红军军旗,碑体的下部用红砂石雕成,反映了红军长征时克服各种艰难困苦的人物群浮雕。

在宝兴,最艰难的那一关,当属于翻越夹金山。当年,这也是红军摆脱敌人尾追堵截的一道天险,翻越的第一座雪山。而今,夹金山长征文化公园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雪山草地的起点,是全国100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1935年6月8日晚,红军先头部队占领宝兴县灵关场,9日顺利过宝兴县城,由陈光率领,担任先遣队的红二师四团开始向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前进。

图片4.jpg

夹金山夹金山,是邛崃山脉南部的高山,位于宝兴县的西北、阿坝州懋功县以南,海拔4930米。山上云雾缭绕,白雪皑皑,积雪终年不化,空气稀薄,没有道路,没有人烟,气候变幻无常,时阴时晴,时雪时雨,忽而冰雹骤降,忽而狂风大作,有“神山”之称。歌谣说:“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畜不可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当地群众摇着头对红军说:“雪山是过不得的。大雪山,只见人上去,不见人下来。”他们把雪山称为“山神”,说如果有人在山上讲话、说笑,触怒了“山神”,不是被冰雪埋没,就是被风暴卷走,只有仙女才能飞过此山。当时正值盛夏。但一到雪山脚下,朔风呼啸,雪花满天,温度骤降。战士们身着单衣、脚穿草鞋,要翻山,困难特大。

由于要翻越雪山,红军必须把一些伤员和病号留下来。在政治工作人员和这些伤员、病号谈话的时候,他们都流了泪。

对于大部分官兵都是南方人的中央红军来讲,即将翻越雪山避免淋一场战斗更令他们心情紧张。从福建参军的一位小红军问十九岁的少共国际师师长萧华说:“师长,雪是什么样子的?”萧华说:“和面差不多,但是比面粉还白。”从江西参军的小红军接着问:“雪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云吗?”萧华愣了一下,认真地看看这个江西小老表说:“你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文化。”

图片5.jpg

在和当地老乡的交谈中,红军官兵对有关雪山的一切譬如雪崩、寒冷、缺氧有了初步的了解。年长的老乡说:“如果你们一定要过的话,早晨和黄昏是一定不行的。要过,必须在上午九时以后、下午三时以前,而且要多穿衣服,带上烈酒、辣椒,好御寒、壮气,最好手里再拄根拐棍。”

部队开始着手准备粮食、御寒的衣服和辣椒。但是,大雪山下人烟稀少,烈酒和辣椒无法买到,御寒的衣服更是无法找寻。红军大多数是单衣单裤,有的还穿着短裤。因此,政委杨成武说:“看来,我们也只能穿着单衣去翻那座雪山了。”

图片6.jpg

6月的骄阳,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却把白雪照得晶莹闪亮,晃得人睁不开眼。虽然太阳当头,山风却冷得刺骨。12日拂晓,前卫部队红一军团四团将仅有的两串辣椒煮成了两大锅辣椒水,每个官兵一人一碗。喝完,上午九时,英勇的红军战士向着大雪山夹金山出发了。

雪皑皑 野茫茫,高原寒 饮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图片7.jpg

四团的前卫是二营六连。在陡峭的雪路上,穿着单衣的红军官兵不畏高山严寒,沿着崎岖狭窄的泥路,穿过透骨的晨雾,用刺刀在坚硬的冰面上挖出脚窝,后面的队伍踩着脚窝前进。由于行进极其缓慢,没过多久,队伍便拉得很长很长。头顶上有人,脚底下也有人,山势越来越陡,空气逐渐稀薄,官兵们开始剧烈地喘息,雪面上反射的强光令他们睁不开眼睛。王开湘团长建议鼓动一下,杨成武政委就站在一个雪坎上喊:“同志们,老乡都说雪山是神仙山,只有神仙能过,如今我们上来了,岂不成了神仙!”阳光刹那间就不见了,狂风骤起,卷起了漫天雪雾。冰雪在官兵们的脚步下发出了令人心惊担颤的”嘎嘎“声,雪流撞击在冰岩上激起巨大的雪浪。六连经烧鸡窝、一直箭、五倒拐等地,向山顶爬。接近山顶的时候,天空又下起了冰雹。跟随先头部队四团前进的萧华走着走着,发现雪窝里好像缩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是少共国际师一名十五岁的小战士。萧华摇摇晃晃地走过去,试图把小战士拉起来,小战士说他再也走不动了。萧华在剧烈的喘息中命令他立即站起来,小战士依旧一动不动。萧华知道,如果在这里坐着就等于是等着冻死。于是他掏出了手枪:“从江西出来,咱们走了一万多里,那么多苦都过来了,你想死在这里吗?这里除了你没有别人,只有这座大雪山。站起来,不然我就枪毙你!”小战士哭了起来。萧华叫来自己的马夫老刘,让他扶起小战士拉着马尾巴走。小战士站起来了,萧华说:“记住,红军战士不能掉队。”

图片8.jpg

冰雹瞬间就停了,头顶上又变成了万里晴空。战士们爬上山顶已是中午。他们用镐创开雪路,后续部队沿着他们的脚印前进。草鞋,渐渐地裹满了冰雪,脚冰得失去了知觉。山上狂风四起,雪花随风扑面而来,像刀割一般拍打着战士们仅用单衣遮盖的躯体。跟着上来的萧华看见战士们正堆雪堆,雪堆里埋着牺牲了的战友。其中一个战士刚喝了雪窝里的一口水就倒下了,还有一个战士抬头看太阳的时候一头栽倒在雪地上。萧华立即对他带领的宣传队作出三项规定:上山后不准四下张望,防止晕眩;山上雪窝里的积水不能喝,渴了可以吃雪;要低头走路,视线不能超过三米。下山的时候,萧华发现老刘的情绪不对,原来他负责照看的马滑进雪谷中不见了。萧华急忙问:“那个拉马尾巴的战士呢?”老刘说:“被三个战士扶着走了。”萧华于是安慰老刘说:“那就好,只要过了雪山,山那边马多得很!”

对于经过漫长征途的红军官兵来说,翻越夹金山大雪山是比任何残酷的战斗更为艰难的过程。远远的看,雪山并不是那么的高,但是来自平原的他们对高海拔的威胁显然没有准备。他们预想到了路滑、寒冷、疲惫和剧烈的喘息,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过死亡。有些战士草鞋穿烂了,只好光着脚爬过雪山,许多人得了雪盲症,只好让人拉着下山。对红军中的大多数战士来讲,爬雪山是长征中最艰苦的经历。当天,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翻过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迹罕至的夹金山,到达阿坝州懋功县的达维镇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了。  

6月13日,中央红军主力红军翻越夹金山前,在夹金山下的扎角坝,召开了翻山动员大会。随后,红军战士包括伤病员、女战士在内,在藏民的帮助下,用柏树皮、干竹子扎起了一把把“火照”,砍来竹竿、树条做成一根根路杖,把干辣椒分给每个战士,作为翻雪山时的御寒品。战士们扔掉一些不必要的物品,束紧要带,向长征以来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挺进。

图片9.jpg

中央纵队中的女红军们也是一身单衣。贺子珍和刘群先一直拉着马尾巴爬山。无论刘群先如何劝说,贺子珍都不肯骑在马上。他认为红军走的路还很远,如果把马累死了,困难就更大了。一向身强力壮的担架队队员刘彩香实在太累了,她一头栽倒在雪地上后,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了。挣扎的时候她听见有人对她说话:“小同志,快起来,这里是停不得的。”刘彩香抬头一看,是第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她一鼓劲居然一下子站了起来。彭德怀连声说:“好,好,你很坚强。”

死亡的最多的是担架员和炊事员。担架员的负重太大,他们因为不愿丢下那些在作战中负了伤的红军战友而直至自己累死。炊事员们死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违反了轻装的规定,他们登山的负重甚至超过了担架员。他们总是想多带些食物,以便日后别让官兵饿着。却无从估计雪山对自己的有限体能的巨大消耗。

6月17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带领的党中央、军委和直属部队翻越夹金山,进抵达维。

毛泽东在山脚下也喝了一碗辣椒汤,然后他拄着一根木棍向大雪山出发了。他没有严重的不适,在喘得太激烈的时候,就会停下来站片刻。毛泽东看着皑皑雪峰对身边的人说:“蒋介石认为红军不能从雪山上爬过去,咱们今天就是要创造出个奇迹来。”毛泽东真正盼望着奇迹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合。从6月12日到18日,历时七天七夜,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翻过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图片10.jpg

中午,我沿着夹金山长征文化公园的红军长征感受小道一路向上,大约爬了三四公里,当地一队体验红色传统教育的人员都停了下来,我又向上爬了一公里,看到身边没有一个人了,就原路返了回去。

图片11.jpg

六年前,重走长征路我,曾和朋友们一起翻越过了夹金山。那年。我怀着对红军特别的敬仰和崇拜的心情来到了宝兴的硗碛。六月的夹金山依然天寒地冻,我整理好行装,作好了登山准备,在朋友找的向导带领下,向雪山上爬去。

图片12.jpg

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它南临宝兴的硗碛,北靠小金的达维,海拔高度4930米。这一天,雪后天空一片湛蓝,仰头望去,婉如坐佛的夹金山威严苍寂。陡斜险峻的“之”字山路,如一幅巨大倒悬的扇子。路从坐佛中的右胸盘旋延伸至他的肩头、耳垂,并顺耳垂豁口直抵最高峰“王母寨”。来自北坡的风,穿过扇形沟谷凄厉呤啸,积雪在烈日下悄悄融化,夹金山被一派浑浑沌沌的雾气锁罩。刚开始,我唱着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一步步地开始攀登随着着山势陡峭旋高,雪由踝至膝,就开始低头前行。尽管是很累,我时刻想着关于登夹金山坐下就起不来的传闻。每走一段路,我都要停下来,靠在大树或岩石上歇一会儿,调匀呼吸再走。这是前面一个朋友出现了高山缺氧的反应,只见他双手麻木,毫无血色,浑身颤抖。我们赶快把准备好的氧气袋拿给他,让他吸氧。下午四点,顺着缓陡的的的山脊望去,石头堆砌的“王母寨”闪现在眼前。我迈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靠近山顶“王母寨”。这里,四面八方都是银色的世界,“王母寨”前几根插入云天的木杆,扬扬洒洒飘着破旧的白幡在向我们招手,在山风的呼啸中,肃穆安详地等待着我们。我咬紧牙关艰难地向前,最后的三百米路程,休息了五次,才登上了山顶。

图片13.jpg

转眼间,六年过去了。今日,重走长征路,我又来到了夹金山脚下。从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感受小道下来,驾驶着摩托向夹金山上驶去。

我远远望着五彩大山之中的夹金山,山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是那么神圣,绚丽!路边的景色实在是太美了。

图片14.jpg

这群山羊横卧在上山的路上,我只有耐心地等着闪出路来我停下车来,拿起照相机拍着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对面的盘山道就是通往夹金山的路,看着挺近,但不走一段非常难走的180度的拐了又拐的山路是根本盗不了的。

图片15.jpg

也不知绕过了几道弯,终于,我来到了山上的一个垭口观景台,这是一座红色彩绸的金色军号的纪念碑,在这里可以俯瞰夹金山周围的绝美雪山风光。也就在这时,突然山上的空气骤降,天空中降下了一粒粒冰粒子打在了我的脸上,我的浑身上下即可冻得直打哆嗦,可见当年红军是怎样渡过这段艰难的路程。

图片16.jpg

终于到达了夹金山顶

随着盘山道越来越陡,我所走的盘山路逐渐和对面的雪山群拉成了一个平面。远处的雪山在夕阳下渐渐变成了金色,白色的云雾在半山腰环绕,带有菱角的夹金山也渐渐地变暗,就像一幅幅水墨画。我想,不到此处是体会不到这样的境意,这时,四处一片寂静,只有我驾驶着摩托在努力地攀登。车子终于到达了夹金山的4114米高处,这里一面巨大的红军军旗挺立在山顶,一座白色丰碑刻着“夹金山”三个大字。

图片17.jpg

我站在“夹金山”的丰碑处,回首望去,不禁百感交集!这一路,我从2500米上到了4114米,重走长征路,翻越夹金山,我努力了。86年前毛泽东主席率领着中央红军官兵喝着野菜糊,身着单衣,脚穿草鞋,拿着几根红辣椒以备在最冷的时候吃下御寒,红军官兵就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心,战胜了严寒,战胜了饥饿!此时,一阵冰粒子打了下来,我面向上下,向86年前牺牲在夹金山的红军官兵深深地三鞠躬!

1935年10月27日红四方面军红八十八师从小金县再次翻越夹金山,南下西康。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经达维、懋功、丹巴向西转移去康北。红一方面军中的部分战士三次翻越夹金山,创造了历史奇迹。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长征》诗中写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抒发了红军翻越夹金山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伟大而深远的意义。为纪念红军的壮举,位于夹金山下的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已建成了夹金山公园,公园内,一座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碑高耸入云,熠熠生辉。夹金山上,昔日荆棘丛生的小道已被宽敞的公路所取代。这里,已经成为人们缅怀革命先辈丰功伟绩和领略大自然雄奇壮美的旅游胜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招商引资考察团莅临金大洋公司考察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招商
邢台博爱社工服务中心举办“向日葵行动家长成长营”培训
邢台博爱社工服务中心
“放飞希望,成就梦想”——善缘堂爱心助学活动圆满成功
“放飞希望,成就梦想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表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中国文化信息协会民族民间文化专业委员会
健康导报(邮发代号1-361)公益慈善特刊
健康导报健康中国人活动组织委
主办
京ICP备10039517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