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动态 > 记录

探访豫皖交界古宿城

时间:2021-11-12 14:38:20  来源:法治报道  作者:袁文强 路军

11月12日,随着红色文化的足迹,一路探访来到豫皖交界之边城古宿城。

古宿城宛若龙脊的侯岭盘踞永城大地,而柏山则如龙头昂首仰视前方。柏山不仅出美玉奇石,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大唐吕岩,两次进士不第,即浪迹天涯,一心修道,后为全真教北五祖之一。他就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柏山讲道并赋诗一首《题柏崖山》:“半空豁然雷雨收,洗出一片潇湘秋。长虹倒挂碧空外,白云走上青山头。谁家绿树正啼鸟,何处夕阳斜倚楼。道人醉卧岩山下,不管人间万事愁。”

柏山以奇、以美、以灵秀、以厚重的人文底蕴,吸引着文人雅士来此探幽登高。明代张星为永城演集人,曾任大学士,有诗《赋柏山》:“苍崖耸古柏,翠色倚南山。百雉寒烟外,三台返照间。秀峰当月出,流水落云闲。最爱虬枝碧,龙光压九环。”清代永城太丘人李萌敦,曾任拔贡,有七律《柏山》:“青嶂高盘浍水滨,东南秀气自嶙峋。经来斧凿云根拔,幻出烟霞石孔新。老树苍苍凌大壑,流泉浩浩接荒屯。但从春夜城边望,天外文峰月满轮。”

柏山作为宋国的稀有地理景观,不但建有梧台,而且在山脚下还曾建有一座古城——古宿城。这是一个被忽略和边缘化的宋国历史古城,它充满神秘且意蕴丰厚。之所以被忽略,首先因它是宋之属国古宿国所建之城,宋人或认为是外族之城而不重视;其次或因城的规模不大,或存在时间不长,宿人又迁往它处,此城乃废弃;再者此城处于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处,明清时属河南,地方史志记述简略;后划归安徽,相对于安徽土著古城此城再次被忽略,以致其文化研究被棚架;更何况如今古城遗址处已成一个普通村落。而古宿城在宋国史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厘清其史脉,对于了解宋国的军事、外交等颇具价值。

宋国灭宿迁宿人 柏山脚下建宿城。古宿城究竟什么时间建城?为何人所建?探考这些问题,就要从古宿国和宿人的迁徙说起。

“宿”作为历史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典籍中,是《春秋》隐公元年所载:“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杜注:“宿,小国,东平无盐县也。”这里记载的历史事件是: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九月,经常交战的鲁、宋两国国君盟誓于宿,开始友好起来。这里的“宿”,即是周初所分封的风姓太昊后裔为男爵的宿国,其都城故址据1989年版《东平县志》载在今山东东平县宿城村。到了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毁盟,兵戈相见,宿国因是齐之盟友而被宋国攻击。三月,宋灭宿。灭宿之后的宋国,做了一件事:宋湣公为加强对附属国的控制,以宿男属宋而亲鲁为由,强令宿国迁于宋国内地,以为附庸。这就是《太平寰宇记》所说的“内迁其人而更封其君”。对此,《春秋》庄公十年记载:“三月,宋人迁宿。”为什么宋国要迁徙宿国呢?《公羊传》曰:“迁之者何?不通也,以地还之也。” 即为了使它不能和其他国家交往,用本国领土把它环绕包围起来迫使它臣服于宋国。

古宿国之民被宋国强迁到了哪里呢?迁到了临近宋国国都的柏山脚下,宿人在这里重新立国筑城,以便于宋国控制与监视。这就是迁国后的宿城,其具体位置在今濉溪古城村南的古城遗址处。这也正与在此出土的文物年代相符。但一些史料认为江苏省宿迁是“宋人迁宿处”,如《元和郡县图志》“泗州宿迁县”条下云:“春秋时宋人迁宿之地。”然而,从地理位置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以上两个宿,显然不是一地,杨伯峻先生也认为“此宿恐非隐元年经之宿。”(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以宋国国都与宿迁的相对位置及宋国的势力度之,宋人所迁之宿,以在靠近宋国的鲁西南、豫东、皖北一带较为合理。当时,宋国的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和安徽、山东、江苏接壤一带,国都在商丘。今江苏宿迁地在那时只是宋国的边缘,宋湣公是绝不会舍近求远而将宿国迁至今宿迁地的(刘云鹤《“宿迁”并非“宿国所迁之地”》)。也有宿国迁入今安徽宿州之说。宿州之宿当是宿人从柏山脚下的宿国故城再向东迁徙而得,《读史方舆纪要》:“宿州:周为宿国地。”《太平寰宇记》:“唐置宿州,取古宿国为名。”

宿人迁徙宋国内地后,后来其盟友齐国为其复仇,联合魏、楚灭了宋国,收复了失地。因宿之贵族已远走他乡,便没再恢复诸侯地位,而仅纳其领地,在此设管理机构,称“无盐邑”。而柏山脚下古宿城,到了西汉时期,先后属于汉刘邦封皇后吕雉次兄吕释之建立的建成侯国和丞相黄霸建立的建成侯国辖属,治所均在今侯岭二郎庙湖一带,为侯国的边防哨所和商业基地。而非《濉溪县志》所说的古宿城属萧何的酂侯国。宿国灭亡后,国中王族后代因怀念故国,多以旧国名为姓,始称宿氏。

微信图片_20211112142620.jpg

昔日宋国古宿城 今日安徽古城村

在小麦即将成熟的时节,笔者穿梭于永城柏山脚下的河南与安徽交界处,只为探访昔日宋国的一处古城——宿城。商丘史志文献对此城记载不多,明清《归德府志》中无半点笔墨,在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山川》仅载有城名:“柏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浍水之北。其山下有柏山集、古宿城。”但从此只言片语和群众讲述中我们可以确切了解到:柏山脚下确实有座古宿城。

古宿城今已不复存在,仅存遗址,遗址所在处的村庄被称为古城村,归属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古城遗址位于古城村南,南临浍河,东界莲花沟,西靠界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50米。这里三面环水,地处濉溪县与永城市交界线上,古代为铚、建成两地的边缘,形势较为冲要。1985年5月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人员在地表和田间排水沟内,发现大量的素面布纹瓦、绳纹瓦和乳钉砖残块。采集云纹瓦当3件、莲花瓦当l件、平足黄釉碗底3件,还有汉五铢钱、画像石、空心砖残块。瓦片的颈部有长有短,颈沿有深有浅,瓦面纹饰有深、浅绳纹和布纹3种,瓦里纹饰有方格纹和布纹两类。按现有早期文物分析,该城应为春秋时始建,汉代较为兴盛。

然而,安徽省对从河南永城划过去的古宿城的历史脉络考证甚少,以至于此城具体原来什么名称都不甚清楚,只以“古城”之名来笼统概括,在1989年版《濉溪县志·古遗址》“古城遗址”条下载:“该城的历史沿革,无考。”并进一步阐释道,该城“如属铚县所辖,《宿州志》不会毫无记载。因此,汉代该城当属酂国,为萧何侯国领地”。铚县,即春秋时期宋国的铚邑(治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酂国,即西汉时期刘邦封于萧何的酂侯国(治今河南省永城市酂城镇)。现在安徽的文史学者对古城遗址的“古城”是何城也说法纷纭,有认为是铚城旧城的,也有认为是临涣古城的。对于该古城不见诸史志的原因,他们认为“因历代从未在此建县设治,故古城未见于史志”。

李口浍河头遗址 距今五千年历史

从一个省进入另外一个省,有时候距离很远,有时候却近得让自己都吃惊:濉溪县古城村南有个三岔路口,向左行是安徽地,向右行即进入河南永城的李口村,在三岔路口的南侧有古宿城遗址。李口村南有条浍河,浍河南岸是安徽濉溪县赵庄,北岸便是河南永城市李口,岸上有浍河头遗址。李口村北有条界沟,沟西是河南永城柏山村,沟东便是安徽濉溪古城村,那有古城汉墓(俗传的樊哙墓)。笔者在两天中数次往返于古城村、李口村和柏山村之间,实际上是在豫、皖两省间来回行走,探考古城文化及遗存。

李口村位于侯岭南7公里处,系浍河与界沟交汇处,明初李姓在此建村摆渡,原名李渡口,清末简称李口。李口村南的浍河头遗址见证着至少五千年前古宿城一带即有先民生活。有意思的是,此遗址最早由安徽省文物工作人员探考发现,并列入安徽省文物保护之列。据李口村民鲍东争说,前些年在浍河岸边古遗址处还立有安徽的文物保护碑。也正因如此,永城市的文物单位中没有这一遗址。

浍河头遗址,据文物部门考证属新石器中期遗址,长宽均为300米。在浍河切断面或雨水冲刷处发现深1.5至3米的文化层,内含大量的红烧土、贝壳、兽骨、鹿角等物。地表上散存着各种陶片和器物残件,其中可以辨认的器形有正面三角形和侧面三角形的鼎足、实心圆锥形的鬲足、绳纹通底连裆式的鬹足,以及壶、罐、碗、杯、盆、豆等陶器残件。陶片质地有粗有细,器壁厚薄不一,火候高低不等。泥质红陶较多,灰陶偏少。并发现少量的夹砂红、灰陶和蛋壳红、黑陶及泥质白陶。陶片的纹饰有绳纹、旋纹、方格纹、篮纹、篦纹等。石器有斧、锛、刀、镞,多为青色燧石制成,通体磨光,工艺精良。并采集到了较为完整的陶豆、陶拍2件。根据上述出土遗物特征推断,早期属大汶口和龙山文化,距今有5000年左右(1989年版《濉溪县志·古遗址》)。永城文史学者盛朝新介绍,遗址土里发现有元、明青花瓷残片,说明在明代还有村落遗址或古庙存在。

古城皆传樊哙墓,经考古证实为汉冢。

在柏山脚下,据说还埋葬着一位西汉的开国大将樊哙,对此当地的群众妇孺皆知,并载入了史志文献。清光绪二十九年《永城县志·茔墓》载:“樊哙墓:在柏山东。”1989年版《濉溪县志·古墓葬》:“樊哙墓位于古城集北,系一土丘,呈圆形,直径约40米,高出周围地面12米。”但此志同时对土丘是否樊哙墓进行了存疑。随着1992年文物工作者的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墓内有“光和五年”隶书字样,与樊哙去世时间相去甚远,证实此墓非樊哙墓。63岁的古墓文物管理人员王立志在引领笔者进入墓室勘察时,再次证实了这一点。目前定名为古城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墓虽被考古证实为非樊哙墓,但樊哙与永城的密切联系依旧。他作为吕后的妹夫,早年随刘邦隐居芒砀山练兵,后随其在商丘一带征战,与吕后次兄吕释之所封建成侯国同属沛郡,至今仍有任湖狗肉与樊哙的传说,柏山南有樊哙点将台。这些都印证着樊哙与永城的情缘。

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回忆协助彭雪枫开辟豫皖苏边根据地的经过时曾经说到:

1939年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我们从鹿邑县的白马驿出发,东进亳州、永城、萧县地区,侦察了解情况。滕海清率游击支队2大队先行进抵亳州。

1月8日,驻商丘的伪军豫东“剿共”军第1路司令曹大中,命令其1大队崔华山部,占领了亳州以北25里的芦家庙。另一个大队袁天柱部,也集结于宋集,准备向亳州进犯。

为了打击日伪,保卫亳州,支援友军,滕海清来不及请示,便果断定下决心,乘敌立足未稳,率部于10日夜奔袭芦家庙。经过两小时激战,歼灭伪军300多人,俘伪大队参谋长崔学善,击伤伪大队长崔华山,粉碎其进犯亳州的企图,打了一个没有命令的漂亮仗。芦家庙战斗,是我游击支队进入皖北后的第一仗,进一步扩大了我军在皖北的影响和声威。

当日,我率l大队到达亳州,见到了县长熊公烈。他表面上对我们友好,实际上却与汉奸暗通。熊公烈对我讲,愿意供给我军在亳州期间的活动经费。

1月中旬,游击支队在亳州会合后,彭雪枫嘱我带两个大队,继续向永城、萧县及徐州近郊游击,他带领直属队随后跟进。永城地处豫皖苏边,为徐州西南军事要地。宋克宾部第3总队司令蔡洪范于1938年夏在城西的龙岗集成立了县政府,并兼任县长。

我们进入永城县境后,在县城西南的裴桥集,遇见蔡部团长王化荣带着千余人的队伍。在这里,我碰到了我党派往蔡部做统战工作的寿松涛。他也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1927年初,就在家乡建立了浙江省诸暨县第一个农村中共党支部。数月前,松涛同志由武汉经竹沟去豫东时,雪枫与我曾接待过他,再度重逢,更觉亲切。我与寿松涛、王化荣谈了联合抗日及帮助解决我部供应问题后,即率部继续前进。

永城一带的社会秩序非常混乱,日伪猖獗,土匪横行,民众热切盼望共产党来领导他们抗日。我率领部队边打边走,围着县城北东南三面打了一圈,打掉了大茴村的“良民区”,歼灭了许多土匪杂八队,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安定了民心。

离开永城后,我们又向东来到了萧县,此地当时属江苏管辖。萧县的地下党员李中道、纵翰民等都来接头,还有县长彭笑千也来找我。看到当地的抗日教育搞得不错,民众都动员起来了,抗日活动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给彭雪枫发电报,报告了萧县和永城一带的情况,建议游击支队在萧永边区建立指挥所,创建根据地。彭雪枫接到电报后,认为萧县距徐州太近,决定把我们的指挥中心和后方放在永城西南的书案店,并让我立即返回。

为尽快在永城地区建立起根据地,在返回途中,我率部继续摧毁该地的伪军据点和土匪武装,途经永城西南马村桥时,又遇到了寿松涛。他告诉我,蔡洪范对游击支队进入永城抗日表示欢迎。部队所需粮草,已让县政府科长徐风笑、区长胡克明等帮助解决。此后,松涛同志长期在豫皖苏边搞根据地工作,直到淮海战役胜利。我们多有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939年2月9日,我游击支队进驻永城书案店,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游击支队进入敌后4个月来的工作。我们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提出了建立豫皖苏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具体任务。其设想是:以永南、涡北为基本区,逐步向永城、萧县、宿县(今宿州)、夏邑、亳县等地发展。

在实施这一战略计划时,首先遇到了严重的春荒。因为我们没有政权,只能靠打鬼子、捉汉奸,搞点物资,补充经费,或是与国民党地方政权商量,靠统战关系,解决部队的供应。中共中央曾决定我们归中原局领导,但给养、弹药、经费补充问题尚未明确。江南新四军以为我们归八路军,而八路军则认为我们已属于新四军的建制。因此,我们非常困难,不仅干部战士每月几角的零用钱发不出,就连每天3分钱的菜金都没有保证,能吃到红薯干、高粱面窝窝头,就很不错了。大家风趣地把红薯叫“无产阶级香肠”,把黑乎乎的窝窝头叫“猪肝”。一天,3大队政委张辑五奉调赴蒙城县做地方工作。雪枫同他谈话时已近中午,我便留他吃午饭。结果,警卫员端来3碗红薯,连一点菜都没有,我很难为情。雪枫苦笑着对张辑五说:“实在过意不去。你今天离军远征,本应弄点好吃的,实在没办法,就这样吃一顿吧!”饭后送别,雪枫给张辑五两元钱作路费,张说啥也不收。我在一旁相劝,他只收下了一元钱。后来,辑五同志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当时的一元钱,胜过和平时期的一千元、一万元啊!

在最困难的时候,资凤处长向雪枫和我报告说:“金库”里仅剩下1元5角钱了。资凤同志克勤克俭,是个会当家理财的好干部,但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正要揭不开锅了,萧望东带领部队在永城东北打了个胜仗,缴获了10多匹战马。彭雪枫便对资凤说:“不是有出《秦琼卖马》的戏吗?我们也卖掉一些马吧,先保存下抗战的人,然后再从敌人手里夺马!”就这样,资凤卖掉了一些战马,解了燃眉之急。当地群众看到部队这么困难,但对民众却秋毫无犯,深为感动,称誉游击支队为“天下文明第一军”。

游击支队在书案店进行了整编,将大队改为团。我们正式组建了两个团。第一团团长张太生,政委李耀;第二团团长滕海清,政委谭友林。另有一个独立营,营长冯胜,政委张辑五。2月底3月初,游击支队1团向夏邑、商丘地区发展,在奔袭商丘以南坞墙集战斗中,歼灭伪军200多人,缴获战马10余匹。1营副营长陈光勋不幸牺牲,他是游击支队开辟豫皖苏边牺牲的第一位红军干部。

另外一路是2团,在滕海清率领下,由永城向萧县、宿县地区发展,在当地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的积极配合下,进一步打开了萧、宿、永边的抗日局面。

4月,日军向永城地区反复“扫荡”。驻守永城的友军损失很大,加之内部分化,丧失了坚持抗战的信心,撤向大后方。于是,我们迅速建立了中共永城县委和县政府,这是游击支队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有了自己的县政权后,情况逐渐好转,根据地逐步扩展到萧县、夏邑、宿西、涡北等地区。就这样,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游击支队也有了较大发展。我们又组建了第3团,团长周时源,政委孔石泉,后来是方中铎。还有司令部、政治部、特务连、侦察连、卫生队、随营学校、留守处、拂晓剧团、《拂晓报》社等,共计5000余人。游击支队的各项建设也逐渐走向正轨,成为巩固与发展豫皖苏边区的中坚力量。

4月下旬,中央决定将我们划归北方局领导和八路军前总指挥。6月间,我部又重归中原局管辖,并划归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为进一步开辟豫皖苏边敌后根据地,沟通与江北指挥部的联系,解决财政经济困难,支队研究决定:雪枫率主力向东南发展,开辟淮上地区;由我率1团在永城、萧县地区,协同地方武装,巩固、发展基本根据地;派2团政委谭友林赴庐江县东汤池,向叶挺、张云逸汇报游击支队东进豫皖苏边,开辟根据地的情况,并请求补充装备物资。

在永城东北地区活动时,我们得知山城集有一支地方武装,即鲁雨亭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他原名鲁鸿逵,19岁进入国民党开封军校,毕业后任军法官、军法处处长等职,还担任过孙殿英的第41军驻京办事处主任,在1938年5月永城沦陷前,曾任永城县县长。1938年秋,他又返回家乡山城集,卖掉了自己的全部田产,组织抗日队伍,从开始时的“十八勇士”,后来发展到900多人。他在当地影响很大,被誉为“抗日英雄”。

我和鲁雨亭见面后,谈得很融洽。因其父鲁紫铭老先生也是西北军的,我便转达了雪枫对他的问候。当时,鲁雨亭向我表示,一定坚持抗日,救国救民,但认为守土有责,就地抵抗,不愿离开家乡。我提出:你们的部队是不是可以参加新四军?鲁雨亭表示愿意。我即电告彭雪枫,并建议将鲁雨亭部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辖两个团,由鲁任总队长,派孔石泉去该部任政委。雪枫很快回电表示同意,并派孔石泉、许遇之、蔡永、糜云辉、张先舟等到该部工作。

鲁雨亭参加新四军后不几天,即递给我一份名为《雨亭自述》的入党申请书,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为党的事业而奋斗!我对他说:党是十分欢迎你的!不久,雪枫从淮上返回永城,与鲁雨亭谈了话。8月20日,由我和张先舟介绍,并经中共中央批准,鲁雨亭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雨亭同志带领第一总队活动于永城、夏邑、萧县、砀山边界地区,积极打击日伪,成为豫皖苏边区北部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南面,我们初步开辟了淮上地区,不仅消灭了大量敌伪军,扩大了部队,更主要的是在龙亢、河溜等地,通过淮河运输、商贸的税收,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困难,为部队和根据地建设提供了主要的财政来源。1939年8月下旬,支队主力又回师永(城)涡(阳)边境。这时,豫皖边省委已撤销,成立了豫皖苏边区党委,由吴芝圃任书记。因津浦路东国民党安徽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盛子瑾来信,要求我们派干部到该区工作,经支队党政军委员会研究决定,张爱萍与刘玉柱等同志前往津浦路东,准备开辟新地区,爱萍同志任皖东北工委书记。

9月1日,豫皖苏边区党委和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涡阳县曹市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讨论了豫皖苏边区的形势和任务,作出大刀阔斧地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决定。9月6日,支队领导机关移驻涡北新兴集。

转眼之间,我们从竹沟出发来到豫皖苏边,已经整整一年了。我们在新兴集举行纪念大会,并决定每年10月1日为新四军游击支队誓师东征纪念日。为总结东进敌后以来的工作,我曾先后写了《东征以后》、《周年回忆》等文章,记述了游击支队的战斗历程。可以说,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平均五六天就有一次较大的作战,小战斗则不计其数。共消灭日伪军6000余人,缴获枪支1700余支、子弹4万余发。

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徐海东,以及刘瑞龙、杨梅生等同志,来我支队检查工作。我们在新建的“精忠堂”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这幢大房子可容纳七八百人,是雪枫以岳飞的“精忠报国”而取名的。

第二天,我们召开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节大会,举行阅兵式,欢迎少奇同志一行。在检阅部队后,少奇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游击支队的发展和豫皖苏根据地的创建,证明党中央、毛主席进军敌后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证明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是完全可能的。他认为:游击支队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于敌后创建的最好的一支部队,各项制度与组织均已建立,基干部队已开始走向正规化,具有老部队的优点等。对游击支队及豫皖苏边区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要求。

少奇同志在干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晚上,还要我们分别到他的住处“摆龙门阵”,即个别谈话。他同我谈话时,先问了一般情况,然后谈如何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如何用辩证唯物论来分析问题。如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方针时,对国民党有些问题要“先奏后斩”,有些问题要“先斩后奏”,有的可以“只斩不奏”;对搞磨擦的顽固派,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他对我说,你们背靠大后方,现在日子比较好过,但这里是延安到华中、山东的一条通道,敌人会千方百计地破坏它,所以,一定要有两手准备。假如敌人打通平汉路,那么我们就向西发展;若继续相持下去,我们就要向东发展,争取苏北,并与山东连成一片。少奇同志的这番话,对我启发很大。对抗日队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0年11月4日至6日,市委主要领导深入濉溪县临涣镇、韩村镇、百善镇和铁佛镇,住村入户、走访调研,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共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新型城镇化发展时说到:铁佛镇古城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汉墓”遗址的所在地,他要求,既要注重有效保护、夯实基础,又要注意合理利用、发挥效益,在保护利用中实现传承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微信截图_20211112142211.jpg

法治报道淮海经济区(袁文强 路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