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导报讯 “要上什么课,想学哪方面的知识,你自己来选择,你说牛不牛?最重要的是还开设‘公益大学’学前公开体验课,先体验,感兴趣再报名上课。”家住华家池社区的张奶奶高兴地说。
“我很喜欢书法,但是一直没机会好好学。”家住景芳二区65岁的罗金泉一直有这个遗憾。今年下半年他顺利入学老年公益大学书法班,成为景新书画院的一员,现在还经常作为志愿者,为街道送去文化服务。
而这些,得益于他们家门口的“公益大学”。
在杭州市江干区凯旋街道,由街道、景新社区和景新书画院联合开办的公益老年班,不仅满足了居民的文化养老需求,更成为了有口皆碑的“家门口的公益老年大学”。这所家门口的公益老年大学开拓思路、转变方式,使更多人圆了老有所学梦。
“我们将街道工疗站内的残疾人作为集中授课对象,为其量身定制,开设声乐、绘画、手工等适合学习的课程,注重就业协调指导,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另外还新增宣传橱窗2个,作为学员们展示学习风采和学习成果的园地,增强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凯旋街道社会事务科负责人赵婷介绍说,“同时,还将辖区内的师资力量、社区场地资源和学习资源等重新梳理,就近为老人、残疾人开设小班化课程。目前,我们有街道工疗站1个主基地,景新社区、凯益荟2个分基地。”
凯旋街道通过对辖区2620位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开设有针对性需求的社区微公益项目52个、微创投项目15个、公益课程10余种,内容涵盖太极拳、残疾人手工课等,供大家选择。
不仅如此,街道还根据年龄、性别、人员类别等因素,将学员分类管理。例如,针对残疾人学员开设有助于恢复身体功能、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之类的课程;针对老年学员开设文化文体类课程方便互相娱乐、交流、学习。此外,街道还在打造公益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引入书法、太极养生等课程,并将人气较旺的课程列入“文化体验日”的体验项目中,让更多居民有机会体验。
为了推动残疾人创业就业,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街道构建残疾人作品网上展示、网络销售等平台。2014年至今,依托网上虚拟工作室展示和销售残疾人景泰蓝工艺画、书法、剪纸等作品165件,累计销售金额1.85万元。(实习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庄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