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培训会
记者在隆昌隆昌基层看到了脱贫户档案
精准扶贫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资中县档案局工作人员在唐明渡村指导整理脱贫档案资料
公益导报讯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 郭入源 见习记者 杨青)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这一重大决策战略,迅速在全国各地有序展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四川省内江市档案局身先士卒,积极响应多举措开展“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全市档案系统以“扶贫工作融入档案意识,档案工作服务扶贫工作”为工作指导,找准定位、突出协作、强化服务,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工作基础,档案工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据介绍,内江市档案局为了夯实“脱贫攻坚”工作基础,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两个率先”、“三个基本建成”奋斗目标,并以“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的工作核心,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内江实践,推进“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子,将档案工作立足于“精准扶贫”之上,各县(市、区)在推进档案“脱贫攻坚”中成效显著。
内江市档案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档案是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对于记录历史、服务现实和指导未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内江市基层扶贫档案工作规范落实,近年来,内江市档案局多次组织了调研组,分赴内江三县两区贫困村开展调研,对内江市基层精准扶贫档案工作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提出建议对策。
据统计,2013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301个,贫困户8.4万户21.78万人。截至2017年底,有贫困村153个,贫困户1.56万户19.34万人。其中,2017年实现85个贫困村退出,脱贫贫困户1.03万户2.78万人。
从上述一连串的数据可以看出,要做好档案“脱贫攻坚”工作,实属不易,其工作任重道远……
“脱贫攻坚”彰显档案人的执着
自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战决策以来,四川内江档案局上下始终坚持档案人的热情执着,始终把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联系在一起,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扶贫攻坚工作发挥到了极致。
2016年9月,内江市档案局与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内江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实施办法》。
2016年11月,内江市档案局与市扶贫移民局联合印发《内江市精准扶贫档案整理细则》,对全市档案整理标准进行了明确,并制作了档案整理模板作为附件。
2017年2月,内江市档案局到市扶贫移民局开展工作对接,与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工作座谈交流,初步达成工作共识。
2017年3月,内江市档案局联合市扶贫移民局印发《关于加强2017年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通知》,对全市2016年退出贫困村、退出贫困户档案整理归档进行了部署。
2017年6月,内江市档案局组织人员深入到隆昌县、资中县等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座谈交流,并对县区档案局、镇村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进行培训。
2017年9月,内江市档案局与市扶贫移民局组织开展精准扶贫档案联合检查,对5个县区扶贫档案工作进行检查,抽检5个贫困村,抽检总体情况较好,5个试点村基本建成。
2017年10月,内江市档案局与市扶贫移民局联合发文对检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并以附件形式同步印发了检查问题清单,明确了整改要求和整改时限。
2018年5月,内江市档案局与市扶贫移民局开展工作对接,部署2018年精准扶贫档案工作。
多措并举推进“精准扶贫”档案工作
记者采访了解到,内江市档案局根据工作任务现状,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近年来率先实行了“三措并举”、“四个同步”、“五位一体”推进精准扶贫档案工作。
“三措并举”是指:一是分解任务,精密安排部署,促进扶贫资料各层级单位档案工作主体责任意识;二是分级培训,精培技术人才,建立市级负责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县(区)级负责基层档案人员培训的机制,选取精准扶贫档案培训指导师资力量,充实到各基层单位开展脱贫攻坚档案培训和跟踪指导工作中;三是分区试点,精选示范典型。按照“一县(区)一试点”的工作思路,档案部门主动跟进指导,镇村干部、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共同参与的档案工作机制。
“四个同步”则是指:一是同步部署,工作部署做到早计划早安排;二是同步落实,畅通工作沟通渠道,主动加强与市、县扶贫部门工作联系,组织业务指导骨干力量深入到隆昌市、市中区等开展基层业务督促指导,组织县区扶贫及档案部门、乡(镇)档案人员、村第一书记开展专题业务研讨,统一全市档案整理标准,全力提供技术指导保障;三是同步检查,强化部门协作,与市扶贫移民局联合开展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检查。四是同步验收。将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纳入精准扶贫工作验收重要内容,由市扶贫移民局牵头,市档案局配合,实行精准扶贫档案与精准扶贫工作同步验收。
“五位一体”是指,“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中心、电子文件利用中心”这五项社会功能为目标,并以电子文件管理和纸质档案数字化为突破口,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全面启动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档案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现代化,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肯定。
据该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2017年精准扶贫档案检查和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该市档案部门和扶贫部门联合印发了工作通报,同步印发《问题清单》,督促相关单位限期整改,统一明确整改时限和复查方式,确保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上下联动”基层档案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内江市档案局推行的档案“脱贫攻坚”部署,到底各(县、市、区)落实如何?为探究竟,记者对内江市隆昌市及资中县档案局进行了走访。
隆昌市档案局副局长陈余光告诉记者,近年来,根据内江市档案局的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党中央“脱贫攻坚”指示精神,局上下树立“帮助每一户脱贫村民档案的精准校正、装订与归档”的决心和信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履行政务人员的义务,担当社会责任,真抓实干,精准施策,为内江市精准扶贫工作做出新贡献。
采访中,隆昌市档案局指导股股长谌试魁还告诉记者:“内江市档案局工作人员经常到基层档案局讲解如何全面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有效利用”。
当天,在隆昌市石碾镇扶贫办和唐家桥村第一书记的引领下,记者还参观了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中心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有四台电脑,和一些分柜摆放排列整齐的书籍供村民使用,其中包含:医药保健类、农业科技、历史文化、教育励志等书籍。
与此同时,该村第一书记彭媛还介绍,在2015年,村里已经有66户贫困村民实现了脱贫状态,脱贫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2825元;在2016年已经达到人均年收入4668元,目前该村仅有两户未脱贫。
随后,彭媛带领记者来到“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一位村干部说,村里现在有1843亩地来种植水果、养猪、养殖水产,都通过这个“电子商务服务站”来进行现场贩卖和网络销售。
据介绍,村里的水产养殖达到140亩左右,西瓜的种植面积达到50亩,柑桔种植面积到达30多亩,饲养的猪有600多头。
在该村,记者看到村档案袋齐整如一,其中精准扶贫的档案袋建立的是一户一档的方法。彭媛告诉记者,这样的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原贫困村民的脱贫情况,不像以前那么繁杂了。通过市档案局多次的会议培训,以手把手的方式教学,反复多次实践,现在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将资料分类装订成册、归档等一些前期工作和后期整理的技能。
采访期间,记者一行还到了内江市资中县档案局,该局指导股股长周彬告诉记者,档案是首要工作任务,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然后井然有序地将工作落实到基层。现在对档案数字化、信息化要求逐渐提高,必须认真对待,同时档案工作要为“脱贫攻坚”服好务。
在内江市资中县明心寺镇唐明渡村的村政务中心,该村第一书记刘有惠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档案近年来档案归档现状,一个个文件盒整齐摆放,每一个盒子上面都标注了年份和序列号。
该村第一书记告诉记者,内江市档案局工作人员经常到县局开会培训指导档案整理方法,各方面的档案都是按照相关门类档案标准进行整理,非常方便管理、查询。现在,基层档案人员档案业务操作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基本能够独立胜任档案归档工作。
据记者了解到,唐明渡村在2016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达87户212人,到2017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缩减至24户55人,在脱贫人口中,没有出现返贫的情况。
在唐明渡村3组,记者见到了2016年已经成功脱贫的农户,据脱贫户王关荣介绍,他本人身体以前有多处疾病,其配偶胡志华腿部有3级残疾,这是导致一家人多年贫困的根本原因。
王关荣对记者说:他本人有冠心病、胃病、心肌缺血,以前,每年的药费都是几千元,根本难以支付医药费。现在国家政策好了,在县扶贫办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看病就医基本上不用花钱,只有我们身体健康了,这才是解决真正脱贫的关键。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王关荣夫妻俩每年种植了大量蔬菜,其中莴笋一年能卖500块左右,番茄一年能卖1万5左右,还有玉米、四季豆、黄瓜等每年光靠种植蔬菜能卖出3万元。如今实现了“真脱贫”,王关荣依托国家“精准脱贫”的政策过上了幸福日子。
采访中,记者每到一处,从基层村档案袋里都能看到,每一户脱贫村民的基本情况都清楚地记录在档案里。其主要贫困原因、政府帮扶措施、医疗保障、产业的扶持状况、收入明细等。一户一档,整齐归类归档。这就是档案工作的重大作用,实践证明,基层档案工作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