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导航 >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时间:2018-07-18 13:53:03  来源:山东宣讲网  作者:

   中国公益导报讯     党的十九大围绕“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进行了系统部署,把生态文明作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千秋大业,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纳入国家现代化的目标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内容,实现了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契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打好污染防治这一攻坚战,努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实保障。

  一、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和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措施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

  (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

  1.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之初,有的领导干部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影响经济发展,从而在行动上不积极不主动。随着党中央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全党全国、各级各部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2.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2年至2016年,5.7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00多万辆,11万多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近2亿农村人口受益。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9.5%。“十二五”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及完成情况,均超额完成计划指标。

  3.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中,涉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有20次;仅2016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文件就超过20件。所有这些,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形成与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

  4.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完成制定修订,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按日计罚”“治安拘留”“查封扣押”“连带责任”等条款和规定,并得到严格执行。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确定对各省区市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机制,以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综合考核评价、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实行两年来,实现了31各省区市自治区全覆盖,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5.环境质量改善速度前所未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4年多来取得明显成效。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退耕还湿46.5万亩,全国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43.51%提高到47.03%。新建国家级海洋保护区40个,总面积达到12万多平方公里,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4.13%;修复海岸带面积6500多公顷,修复恢复滨海湿地面积2000多公顷。

  6.绿色金融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17年1月至9月,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50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24%。截至2017年2月,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1万亿元,占全部信贷比重是8.8%左右,涌现了绿色指数产品等创新型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一些改革也正在积极推进:正在研究制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建设方案,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要求进一步提升,在一些地区组织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开展。

  7.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2013年2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第27次理事会通过了推广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决定草案,这标志着国际社会的认同和支持。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又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这说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仍总体偏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4.8%,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23%,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二是总体讲空气污染仍然很重。重点地区、重点时段污染程度更加严重,形势不容乐观、压力继续增大,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三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仍有短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有很大的探索性,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确权和管理体制整合难度较大;有的改革落实需要相应修订法律法规;市场作用发挥得不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建立等。四是少数干部认识上存在问题。认为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等,没有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意识。正如党的十九大指出的“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二、贯彻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一)深刻理解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由其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态、生活、生产环境,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2.新时代新目标的提出,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是把“污染防治”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一起列入“三大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或者前提。二是把“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阶段目标中生态文明方面的要求。三是把“美丽”“生态文明”写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内容。提出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

  3.新时代总布局的确立,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开启于党的十八大,确立于十九大。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

  4.新时代大国外交格局,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解决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更是站在全人类发展的角度的大国担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这是站在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概括,表明了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为全球安全作出贡献的责任意识。为此,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5.新时代的发展新理念,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代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绿色发展是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经之路!践行新时代的发展新理念,要求全国上下在生产与生活方式上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6.新时代的发展新方略,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14项基本方略之9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基本方略鲜明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二)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1.深刻认识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总体安排。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经验和改革成效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总体安排:一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千秋大业、千年大计”。这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要遵从发展规律。明确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三是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四是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方向: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2.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具体部署。

  (1)加快推进绿色发展。首先,加快构建“三个体系”,即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其次,重点开展两项工作:一是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二是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在这方面,要注重借鉴先进经验,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城市,出台财政和产业政策鼓励废旧家电、生活垃圾、汽车零部件等收集、处理、利用产业发展。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建设淡水收集利用系统,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快建设节水型海绵城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保护百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热情;出台鼓励轿车共享计划,加快建设公交都市。

  (2)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十九大围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三大重点领域的突出环境问题进行了部署,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等一系列任务和行动。同时,提出了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具体举措,包括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等,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本部门职责,抓好落实,共同打好污染防止攻坚战。

  (3)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一是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二是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防止城镇建设盲目蔓延,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三是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三是完善制度、建立机制。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扩展资源税范围与领域。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五是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开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4)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一是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二是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三是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四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的依据。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