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导报讯 典型即旗帜,榜样即力量。要圆满完成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注重抓好典型,树立榜样。慈善工作自然也不例外。
丰收始于耕耘,硕果成于勤奋。今年5月,在“陕西省中小学慈善教育推进会”上,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的经验介绍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充分体现了这所典型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安康市慈善协会、岚皋县慈善协会抓典型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推广。
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慈善协会和岚皋县慈善协会在广泛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紧紧抓住大道九年制学校这个典型,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安康市慈善协会会长段吾勇和市教育局局长在该校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了打造慈善文化教育品牌学校的目标,并在资金、教材及活动开展上给予支持。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友根带领宣传文化部部长袁粒、副部长张蕾,先后8次到该校调研,帮助学校总结经验,完善方法,丰富内涵,将慈善文化教育不断推向深入。
陕西省岚皋县坐落在汉水江畔,大巴山北麓,东临汉滨,西接紫阳。岚皋县大道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典型的山区寄宿制学校。校园四围群山滴翠,碧水如蓝,风景秀丽,环境优雅。
大道九年制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28名教职工,336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72.8%,住校生271人。自2012年9月,该校被省、市、县教育部门和慈善协会确定为慈善教育试点学校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全体师生的热情参与下,学校把慈善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个环节,将爱洒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进每一个师生心中。
普及慈善文化 深度融入校园
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慈善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使每位学生对慈善文化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大道九年制学校成立了慈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每周行政会上由校长对慈善教育工作做出具体安排,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和主要任务。为促进慈善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大道九年制学校政教处和德育教研组制定了具体的慈善教育计划,先在领导班子中展开学习,再到各班主任,最后是全体教师,以专题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慈善教育宣传,学校每学年向每位学生发放慈善宣传单,免费发放《慈善读本》400多本。
各年级利用《慈善读本》,将慈善教育内容引进课堂,组织学生学习,用召开班会、座谈会的形式,交流阅读《慈善读本》的体会,让慈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同时大道九年制学校专门开设了以传授慈善文化为主的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综合课程,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相融合,及时有效地宣传了慈善文化理念。
大道九年制学校以“善行伴我成长”为主题,坚持开展“八个一”系列教育活动,即学生每人读一本《慈善读本》;每生每个月向全班同学讲一个慈善故事;每周做一件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好事;每周做一件孝敬自己亲人的事;每学期向学校交一次废塑料瓶;每学期向贫困学生捐献1元自己节省的零用钱;每学期向关爱自己的人写一封感恩汇报信;每学期写一篇“学《读本》、做慈善”的心得体会。这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让学生树立了慈善意识,而且逐步养成了“日行一善,终身修德”的良好品行和人格素养。
大道九年制学校制定了详实地慈善教育计划,每班每两周安排一节慈善教育课,由班主任辅导学习、组织主题班会,将慈善教育融入课堂,把“学会感恩”作为一个主要的德育主题, 把公益慈善纳入学生的素质评估中,以此推动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慈善读本》学习,组织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公益性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慈善活动,培养广大学生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礼让谦逊、宽容感恩的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到“胸有善心、口有善言、眼有善景、手有善行”,让人人参与慈善成为一种校园新风。开展慈善教育活动后,学生乐于助人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 ;交流沟通时和风细雨的多了,恶语伤人的少了;关爱他人的多了,伤害他人的少了。
九年级学生熊明茜的家乡有一位空巢老人,老人的妻子已经去世,儿子和女儿都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老人独自在家里非常孤独和寂寞,以至于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每个周末,熊明茜同学回家的时候,都会去陪他说话,把自己在学校的所见所闻所感讲给他听,还帮助他洗衣服、做饭、扫地。熊明茜用自己的善行融化了老人的心灵,老人脸上有了笑容。
学校积极弘扬慈善文化,在活动中传承,在活动中理解升华。一是由校团委和《山风》文学社牵头组织慈善文化征文和演讲比赛,以“慈善文化”“慈善教育”为主题,通过认真阅读《慈善读本》,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慈善事业的所思、所历、所感记录下来,挖掘周围感人事迹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慈善故事,抒发自己对“慈善”“慈善文化”“慈善教育”的理解、感悟或启发,鼓励受助学生通过抒写亲身经历,分享受助的喜悦和感恩的情愫。继2014年学校有三位学生的慈善征文获得省慈善协会评比一、二等奖后,2016年又有杨云等八名同学获得市级慈善征文一、二、三等奖。二是每年开展一次书画、书信、歌谣、爱心童话创作比赛,开展感恩诗歌朗诵、感恩歌曲比赛等活动。通过朗诵、演唱、展评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让慈善理念入脑入心。
大道九年制学校还成立了“慈善社团”,以社团活动为基础,全面开展慈善活动。“慈善社团”设立了“雷锋实践岗”,礼仪长廊、自然角、校风展示牌,甚至饮水机都由各班学生负责日常管理。各班均有“今日我站雷锋岗”活动,每天由一位学生担任执勤班长,负责一天班内的各项工作,让学生在参与每一次实践活动中深刻懂得了奉献、关爱、负责的价值,体会慈善教育蕴含的意义。“今日我站雷锋岗”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岗位,可以在为他人服务中体会到奉献的快乐。学校公益雷锋岗分为“校级雷锋岗”和“班级雷锋岗”两个层次:“校级雷锋岗”由校团委负责管理,每个班承包一个,自觉认领,包括礼仪长廊的管理、升旗台的擦拭、校园生态角的维护、各楼层饮水机的保洁、低年级小学生的志愿路队长的管理、节水管理等;“班级雷锋岗”由各班自己确定,内容十分丰富,大到值勤班长、路队长、课代表,小到门官、饭箱管理员……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角落都有人来负责。侯威、杜强芳两名同学,早晨指挥一年级的小同学站路队,到教室为小弟弟小妹妹开窗通风,课间带领他们做游戏,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都7点准时到达校门口站好自己的“雷锋岗”,学年从未间断。她们毕业了,杨云、熊明茜接过她们的班,继续站好“雷锋岗”。随着时间的推移,站“雷锋岗”成为学生们的一种自觉,由“要我做”到“自觉做”,从环境卫生到校园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被学生们“承包”了,他们不分“岗内”“岗外”,发现需要动手的地方自觉就干了。8年级的李建被同学们称为“校园小美容师”,每天午饭时他主动做好饭后的保洁工作,把饭盒摆齐,盖上箱盖,清扫干净油渍饭粒;他看见操场上的白色垃圾就弯腰捡入垃圾桶。在他的带领下,不少学生都具有捡垃圾的习惯。他在日记里写道:“每做一件好事,我都觉得自己和雷锋叔叔走近了一步 ”。
大道九年制学校每学期的“读书节”和“文化艺术节”都有一个规定的项目——“跳蚤书市义卖”活动。即让同学们把自己看过的、觉得有交流价值的图书捐献给班集体,班集体通过折旧交易,把义卖的钱资助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使闲置的资源通过循环利用发挥最大效用,增强了同学们的勤俭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真诚待人、诚信为本、公平交易的精神和品质。
自从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献爱心做慈善公益,成了师生的习惯。学校工会、团队部经常组织全校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自愿捐出自己结余的钱、多余的课外书和学习用具,给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了学校这个大家的温暖;团委和大队部及“慈善社团”牵头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劳动,主动维修破损的桌凳,清洗教室窗帘,走入社区清理街道小广告、捡拾白色垃圾、打扫街道周边环境卫生、擦拭街道围栏。组织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活动,落实学生管理路灯和公共水龙头,教育学生爱惜课本、作业本,要求学生不浪费纸张,各班成立节约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开展书报剪贴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旧报纸,将好的美文、字画剪下来,粘贴汇编成书,放在图书室供学生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废旧利用意识。开展了“爱心小天使”的评选活动,设立“文明学生”“文明班级”“品德模范”奖,树立学生身边的爱心榜样,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自尊自爱,弘扬正气,扶植校园正能量。
贯彻“三个结合” 建设“爱的校园”
大道九年制学校在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确立了“三个结合”的实施策略——把“慈善文化进校园”与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相结合;把慈善教学与传统文化进校园相结合;把慈善教育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
大道九年制学校留守儿童比例大,这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很大难度。为了让孩子们能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学校在生活区建起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心理咨询室”,每天下午课余时间派专人组织住宿的留守儿童阅读适合孩子们成长、感兴趣的书籍;积极鼓励孩子们参加手工制作、乒乓球、刺绣、书法、慈善等社团活动;观看“励志影片”“爱国主义影片”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励孩子们积极进取。对个别因家庭原因厌学、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安排班主任、心理咨询老师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意志品质,在心理疏导中健康快乐成长。
大道九年制学校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古诗词、《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安康市“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岚皋县巴文化(忠勇刚烈勤俭朴实)建设等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在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渗透和宣传“慈善文化”。学校开展了校园古诗词、《弟子规》诵读和默写竞赛10场次,不断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化和“仁爱、利他”等慈善思想的认识。德育教研组与《山风》文学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慈善教育心得体会征文,共收集师生作品582份,学校对其中的166份优秀师生心得分三期,精心制作了12个展板,交流了师生对慈善文化的心得体会文章。学校教导处适时安排八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明辨善恶,做高尚人”的观摩课,使学生通过学习感悟,树立正确的“是非、荣辱、善恶”观,形成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慈善意识。
为使慈善教育具体化、现实化,发挥慈善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每学年开学初特意安排思品课教师给新生上一堂精彩的慈善观摩课,经过老师的精心筹备,搜集了大量身边的鲜活事例,以“寻找比你弱小的人”为话题,促使学生彼此之间沟通了解,互相尊重,树立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弥补自身道德认知的缺陷 , 纠正平时行为中的错误 ,使自己健康成长,并不断激励自己修身养性、多行善举,把这种体现慈善文化的“心理积淀”带向家庭,共建和谐。学校团委坚持在每周一班团队会上为全校师生开展“没有一个人成为孤岛”的慈善主题班会课,活动采用“制作慈善地图”“慈善绘画展”等形式,增强了全体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善良的心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坚持在班会课后及时组织班级开展“通过学习慈善文化,你明白了什么,平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等内容的大讨论,使全体同学相互之间产生从事慈善社会活动的内在动力,形成特定的价值取向,使全班同学相互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全体师生对慈善教育内涵有了深刻认识。
创建文化长廊 打造品牌学校
大道九年制学校最美丽的建筑要算是“慈善文化长廊”了,她就像镶嵌在校园里的一颗明珠,也是当地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大道九年制学校占地面积23亩,校园有两个平台,分布在坡地的上下两端,县域公路横穿校园,将校园分为上下两个区,上方为教学区,下方为生活文化、体育活动区,师生们往返两区,都要穿越公路,形成不安全因素。2017年4月13日,学校投资80多万元创建的连接上下两区的“慈善文化长廊”正式建成,长廊净高3.4米、宽2.9米、长110米。
在安康市慈善协会的帮助下,长廊延伸了50米,达到160米,两头安装了刻有“慈善文化长廊”的木雕门头,长廊两侧镶有54块慈善格言警句和慈善内容的绘画作品。师生们往返“慈善文化长廊”,常常驻足观看这些“慈善格言”和绘画,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慈善文化长廊”的建成,既保证了师生们往返上下两区的安全,又营造了慈善文化的浓厚氛围,也美化了校园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师生在下雨天也不会被雨淋湿。陕西省慈善协会副会长赵浩义一行在该校调研时,称赞“慈善文化长廊”是继榆林市慈善协会创建的慈善教育馆、渭南市临渭区实验小学创建的慈善教育展示厅后,陕西又一慈善教育新亮点。
为了打造慈善教育品牌学校,去年4月26日,安康市慈善协会、安康市教育局联合在该校召开现场办公会,市慈善协会会长段吾勇、时任市教育局局长马恒昌,充分肯定了大道九年制学校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文化长廊建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并决定对学校慈善教育设施、慈善文化长廊、留守儿童之家、校园绿化美化等建设给予资金扶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真正使大道九年制学校成为慈善文化教育品牌学校。会后,市教育局、市慈善协会先后为大道九年制学校拨款捐款达143万元。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友根,宣传文化(组织联络部)部长袁粒、副部长张蕾先后8次到该校调研,总结经验,帮助学校丰富慈善文化内涵,完善典型形象。
2017年5月9日,安康市慈善协会联络安康著名书画家开展了“书画进校园”活动,为大道九年制学校义写义画书画作品110多幅,送给学校和教职工,并帮助学校建起了慈善书画室。接着,市慈善协会精选慈善格言警句,请书画家书写、绘画,共装框作品74幅,又组织专人安装在慈善文化长廊54块,其余悬挂在教室、会议室和走廊,又制作安装了门头。与此同时,硬化了通往学校的公路,取名为“慈善路”。市慈善协会还为学校捐赠图书1000册,岚皋县慈善协会也为学校捐赠图书10000册,帮助学校建立了慈善图书馆,使慈善文化的氛围更加浓烈。
大道九年制学校积极开展慈善文化进校园活动,创建了“慈善文化长廊”,把慈善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个环节,营造了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社会氛围,养成了日行一善、终身修德的良好习惯。学生的语言更文明了,行为更礼貌了,懂得了感恩,学会了奉献,树立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校园新风尚。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校园”“平安校园”、教育科研“明星学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安康市“美丽新校园”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质量优胜学校”,并成为陕西省慈善教育先进学校、中华慈善总会确定的“留守儿童之家”示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