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市通州觅子店学校的青少年活动室,《慈善公益报》记者首先被蓝色墙面上挂满的学生们志愿服务的照片所吸引,除了一张张可爱的笑脸,“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岗”“2015年度通州区志愿服务优秀组织”等奖牌挂满了照片墙。展示墙下方是一排排书柜,上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健康类、文学类、环保类等各种图书。活动室的另一侧是整齐的桌椅和电脑一体机、投影放映设备等。对于城市中学来说,这些设施可能不足为奇,但对于乡村学校的孩子们,这是一笔不小的精神财富。
目前,北京市共有236所农村学校,在教育硬件方面,北京市通过为期三年的教育达标工程,所有中小学的硬件设施也已经实现达标;目前的主要需求在于农村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孩子课余生活较为单调,他们渴望与外界的拓展交流,需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觅子店学校副校长告诉记者,这是爱心企业向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资145万元,用于首批20所农村学校青少年活动室的配建工程,这间活动室是建成的首个“青少年活动中心”,自开放以来,深受本校学生们的欢迎。
“我们学校图书馆的书都是工具类的图书,我当然更愿意看这里的书,而且这里的书可以借回家阅读。”当记者问到最喜欢哪一本时,初二年级的刘洋同学脱口而出:“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
据了解,青少年活动室(中心)配建项目主要帮扶对象是北京山区农村学校,目的是帮助农村学校拓展教育资源,为农村孩子打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平台。随着首个“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揭牌,北京乡村教育帮扶行动随之正式启动。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钱蓉晖告诉《慈善公益报》记者,“中信国安集团与北京团市委等部门密切协作,共同确定了配建青少年活动室的帮扶方向,并通过各区县教委遴选了20所农村学校作为帮扶对象。”其中通州觅子店学校、海淀翠湖小学、房山大石窝中心小学3所学校配建中信国安青少年活动中心,每所学校配建标准20万元,其余17所学校配建青少年活动室,每所学校配建标准5万元。
“微笑是我们最好的名片”“最易于让爷爷奶奶们接受的距离是与他们间隔一人的距离,如果他们坐着,我们最好要蹲在他们身边。”来自北京市夕阳再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张佳鑫博士为大家普及在助老服务中的注意事项。他带领孩子们学习了志愿服务知识,领会志愿服务精神,回味志愿服务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作为首善之区,此次开展针对北京农村学校的帮扶行动,就是希望通过群团组织、公益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北京市通州区教委负责人告诉记者。(权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