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益导报讯 据凤凰网公益 过去10年,中国公益行业发展异常迅速。2017年,全国各类捐赠高达1458亿,为历史最高,公益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公益事业发展的透明指数和公信力等,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且善款流向不透明等问题多年来一直为公益圈内外所诟病。
近几年来,随着区块链在中国社会的迅速升温和认知普及,公益界人士对区块链助力公益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期待甚高。那么,什么是区块链?对于公益圈而言,区块链意味着什么?它将给公益带来怎样的改变?
用专业术语来解释,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相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由节点参与、存储的数据不可伪造和篡改、公开透明等特点。应用区块链技术后可以找到每一个账号在历史上任何一点记录的信息,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
就公益项目来说,引入区块链技术之后,从用户捐款那一刻开始,到项目完成支付,其间的每一步都将被详细记录下来,而且所有的过程不能人为更改。
总而言之,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四大优势。这四大技术优势应用于公益领域,正好对应的解决了原有慈善公益项目被人所诟病的问题。
其实,互联网与公益的强势结合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然而,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之快令人咋舌。如今,区块链与公益的结合又或将带来新的变化。区块链可能会为公益带来哪些变化呢?
1、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为公益组织的信任重新赋能未来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的核心属性,这体现了区块链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它可在一些缺乏中心权威信用或者信用成本高的场景中,提供透明公开,不可篡改的交易环境。所有的公益组织在使用区块链的过程中,都在用共识算法记录每一笔捐赠,这些记账是不可篡改的。公益组织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机构,在这里已经形象地化身为每个人都可以查看到的开放式捐赠记录。如果有不法分子妄图在公益区块链中使用欺诈手段,则会面临相当高的欺诈成本。由此,公众对公益组织的观察和了解更为直接,对其相应的信任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2、可追踪链条,方便捐赠人追踪善款去向
如果受捐人加入到了公益区块链,那么我们就可以确保每一笔善款是否都用到了刀刃上。区块链的本质是人人都可以记账的账本,在这个账本中,受捐人的每一笔善款使用都变得异常透明。不论是传统公益还是互联网公益,捐赠人对于善款的后续使用情况异常简单。公益组织甚至不用花费时间精力去为信息披露下更大的功夫,捐赠人只要查看公益区块链中的使用情况便可一目了然。打个比方,如果受捐人是因病筹钱,而且医疗机构也在这个区块链上进行了记录,那么受捐人的药物购买情况都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和追踪。
3、将透明由一方的公开变为多方的见证
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是其命脉所在。原有的信息披露模式是公益组织在网站或其它媒体渠道进行捐款公示,这难免给人造成一种“自说自话、一家之言”的不适之感。但其实绝大多数公益组织都在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无奈公众对公益慈善的信任太过脆弱,近年来稍有负面新闻便会轻易地削弱这种信任,甚至在短时间内跌至冰点。在区块链公益当中,因为采用了共识算法,不同的慈善机构都在用同样的方式记录,公益的捐赠信息集中统一,信息披露由散点变为一点,部分公众认为公益组织都在“自说自话”的不良印象也可随之解决。
同时,业内人士还认为,除捐款外,以后更多形态多元、参与方众多、流程复杂的非传统公益项目将有望通过区块链技术解决运营、财务和信息公开等问题。比如,国际救援项目中的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公益保险项目中的理赔机构,甚至国家审计机构等,都可以将“账本”同步到云端,“账本”信息由所有参与方共同确认后生效。也就是说,如果有某一方想要偷偷篡改,将被默认无效。这种制约的紧箍咒之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
紧接着,轻松筹、八方互助、众托帮、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公益宝、光大银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工商银行等多家机构和企业也陆续在其平台接入区块链技术应用。2016年7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线“聆天使公益计划——听障儿童重获新声”项目,细化了善款流动的每个环节,同时,这套体系留下的信息将永久有效。这是国内首次公开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益。
然而,区块链+公益的生态建设周期还很长,从受助者到救助源,从救助源到救助实施等公益公有链的组建需要涵盖众多领域。除了个人、医院和保险等行业的参与,还要与银行及各大公益机构达成合作。未来的区块链公益之路还很长,我们需要不断努力,构建出一个公众信任度和认知度不断向好的公益生态系统,才有可能最终回归公益初心。
就此话题,《公益时报》联合凤凰网公益、问卷网推出本期益调查:“区块链助力公益能提升公众信任度吗?”如果您对区块链+公益的未来发展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欢迎参与互动和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