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讯(通讯员 白阳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上升为“七大国家战略”之一,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并列,其务之重、其意之深、其虑之远不言而喻。国家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为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农信社指明了经营方向,带来更多的市场和政策机遇。作为生于乡村、扎根乡村的“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农信机构在新时代农村改革中,有条件、有责任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在实际工作中,农信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农信社业务拓展空间进一步萎缩。
二是受城镇化影响,留守老人、妇女成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土地流转“高成本”,加之部分农户应对市场信息变化的能力薄弱,拍脑袋做决策,盲目投资,盲目扩张,造成区域内“三农”经济活力不足、可持续性差,致使“贷款难、难贷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业是仍属弱质产业,生长周期长、管理水平低,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又因社会诚信环境缺失,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支持农村经济的积极性。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和要求。而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现代经济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一直同金融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金融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可以预期金融必然会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引导力量和支撑力量。因此,新时期农信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大有可为。如何因地制宜,探索服务乡村振兴行之有效的发展思路、信贷产品、金融工具以及管理手段;如何发挥农商行比较优势,满足新时期三农工作的需求,满足现代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在支持城乡融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当前农信社深入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
提高思想认识,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落地生根。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并将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提升至战略高度、写入党章。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李克强总理作了具体部署,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目标,充分彰显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情关切。农信机构起源于农村,发展壮大于农村,与“三农”有着天然的联系和深厚的情谊,在全国上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把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强化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意识,充分发挥农信机构点多面广、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集中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大的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更扎实的作风,推动信贷资源优先满足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确保上级部门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有力推进、落地生根。
明细市场定位,营造助力乡村振兴良好环境。一是农信社要始终坚定以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市场定位。农信社姓“农”,如果背离了这一定位,农信社支持乡村振兴就会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本。二是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和历年亏损中有一部分是因政策性原因形成的,建议国家尽快采取相应政策措施,除兑付央行票据置换农信社不良贷款外,还可通过增加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等方式,解决农村信用社因不良资产、历年亏损过多、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三是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工作的支持,支持农村信用社按信贷制度开展业务,为农村信用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协调纪检委、公安局等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为农信社服务新农村建设创造宽松的资金环境。
实行信贷倾斜,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信贷投放。农信社要按照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坚持特色明显,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原则,着力推进重点工程、路网工程、绿化工程、亮化工程、公用事业工程。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三农”服务日用百货、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以及农村城镇连锁超市,搞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要发挥信贷导向作用,支持现代新农业项目和产业,支持优质高效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特色农业;对农村社区兴起的商贸区、个体户和民办养老院、托儿所、综合服务中心及连锁服务业,通过联保、互保方式,提供配套信贷支持;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对有商业价值的楼宇或商铺建设,以使用权或收费权作担保发放贷款,进行优先支持。
提升服务水平,形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长效机制。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新课题,生存在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应从理论上研究深、研究透支持策略,作出中长期的业务发展规划,从实践上大胆探索,创新服务平台。多渠道筹集资金,扩大涉农贷款总量,提高涉农贷款占比,灵活放贷,切实满足农民的合理资金需求。完善服务功能,加快“金燕快贷通”的推广工作,遵循“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原则,按照“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阳光操作”的办法稳步推开,有效延伸农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积极开办代收、代付、代理等中间业务和网上银行、理财咨询等;争取政府及部门支持,开办支农金融超市,推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条龙”操作,让更多农民和居民一样享受各类金融服务。
创新信贷品种,延伸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服务领域。虽然有扶贫贷款、农户小额贷款满足农民日常生产和消费的资金需求,但乡村振兴战略下,产业兴旺需要更高的贷款额度,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所有权、集体经济股权,由于缺乏相关权证,一直难以用于抵押,成为长期“沉睡”资产。农信社一要勇于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不利于支持乡村振兴、不符合“三农”发展需要的陈规陋矩。要继续发扬勇于探索、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积极探索引入农担担保、保险担保、乡村集体资产抵押等形式,破解押品难题,激活更多“沉睡”农村资产。二要加大“三农”产品的整合力度,着力打造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绿色金融、旅游金融,以及普惠金融等产品线,确保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都有产品对接、有服务方案。三要丰富创新贷款品种。结合各地实际,创新开办贷款品种满足农民不同需求。例如开办农民教育类贷款,支持贫困农民接受技能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素质;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其他中介组织,在有效抵押担保后给予信贷支持;拓展创业类贷款,对进城创业、具有偿债能力的农民积极提供资金支持;对符合贷款条件、立足农村创业的青年试办创业贷款;试办巾帼创业贷款,扶持一批农村女能人创业;积极试办党员扶贫贷款、计划生育小康工程贷款、温暖工程贷款等救助扶贫贷款等。同时延伸信贷领域。对符合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农村住房和公共设施基础建设,在确保还款有来源的前提下,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试办农民住房贷款,引进商品房按揭贷款方式,探索农民住房按揭贷款形式;在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对具备借款主体资格、落实有效担保抵押的农户,发放普通农民公寓建设贷款。开办基础设施贷款,支持中心村镇的道路、供水、供电、通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