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人讯 据光明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同时应该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残疾群体能不能如期脱贫,直接关乎我国脱贫大业的质量。
一说到帮扶残疾人,人们很容易想到送钱送物。不能说钱物不重要,但唯钱物论显然窄化了扶贫内涵,也不是真正懂得残疾群体。一名残疾人代表动情地说:“对于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最主要的、最难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保证他们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朴素表达很有张力,也有爆发力。“志不强者智不达”,扶贫先扶志,如果政府的有关资金和政策能够用在激发残疾人的内生动力之上,让他们能够从内心改变,让他们靠自己的双手自强自立,他们就能迸发出让人惊叹的力量。
尊严,对一些残疾人来说是奢侈的,但越是如此,我们越应让残疾人拥有充分的尊严。一名残疾人代表直言:“(我们园区的)残疾人的改变除了靠自己的双手挣来了一份尊严、挣来了一份收入,把家里的生活环境改变了,最主要的是他们骨子里的坚强,他们从骨子里发生了改变,他们从心里靠着自己这种坚强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人生。”这样的改变是真正的改变,有了这样的改变,残疾人就能拥有晴朗的天空,即便陷入绝境也能绝地反击,有了这样的强大,不仅可以脱贫,更能带动一批人脱贫;不仅能够激励残疾人群体昂然向上,更为我们的社会注入澎湃活力。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认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首先要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残疾人平等享受社会公共资源。诚如斯言,让残疾人更有尊严地脱贫,我们有责任梳理扶贫措施,多一些平视,少一些俯视,特别是不能有施舍心态。残疾人有权利平等参与社会,有权利创业创新,有权利享受社会公共资源。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比常人更有参与激情,也更有奋斗动力。当制度阳光更平等地笼罩在残疾人身上,他们就能唤醒内在斗志,以异乎寻常的勇气和能力与命运搏击,实现人生价值,乃至享有出彩人生。
时代大踏步向前,残疾人所拥有的制度环境远胜以前。8500万残疾人有权利追逐梦想,走到舞台中央展现自我,也有权利享受制度带来的便利。
(作者:王石川,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