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公益中国人    投稿信箱:zggydb@126.com 人员查询
loading...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益创新 > 百家争鸣

教师如何正确管教学生

时间:2018-09-13 14:01:20  来源:  作者:

  中国公益导报讯 据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陈子祎 )教师到底该怎么管学生?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7.9%的受访者觉得现在中小学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68.0%的受访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部分家长误解老师的正常管理。

  调查中,73.6%的受访者是中小学生家长。00后占2.2%,90后占21.3%,80后占55.0%,70后占15.8%,60后占4.9%。

  陈健(化名)是山东省某中学老师,他的儿子马上升初二。“老师管得比较严,会要求孩子上课坐好、作业认真完成、平时遵守纪律。孩子犯错了一般会进行思想教育、批评,但是在办公室私下批评,一般都不会在班里公开批评”。

  调查显示,67.9%的受访者觉得相比以往,现在中小学老师越来越不敢批评学生了,14.5%的受访者觉得不是,17.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现在的老师没有以前敢管学生、对学生管得严厉,都只批评,批评得狠了还怕学生有思想包袱,产生严重后果了怎么办?这个责任谁来担?”陈健说。

  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湖南文理学院师范学院讲师涂丽华说,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读中小学时经常被体罚训斥,但老师与学生都觉得很正常,父母也认为是应该的。“‘养不教父之过’‘严师出高徒’是家长常说的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当时家长与学生心中普遍的观念。老师会对学生的某些违规行为罚站或者用教鞭打几下手,师生双方都会认为这是对事不对人的惩戒教育。事情一过,谁也不会放在心上。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小学师生之间偶尔出现关系很紧张的事件,如老师过度惩罚学生、家长殴打老师等,在传播中会被过度渲染,偶然事件被当作普遍现象。这种风气明显不利于教育的进行”。

  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觉得中小学老师不敢批评学生不好,管理过于宽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29.6%的受访者认为是好现象,可以避免老师用过激的方式管学生,16.6%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陈健说,有的老师把学生批评哭了,可能是学生自己知道错了,也可能是学生自己性格的原因,并不是老师说得太狠了,老师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这是没问题的。只要老师不是在辱骂、嘲讽,是文明地教育、批评学生,学生知错了流泪了,这是人之常情。

  涂丽华说,目前的中小学学生越来越不能被批评,一类是因为太任性不受规训与教导,另一类是太脆弱受不了规训与教导。师生双方的教育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双方都会产生一种对现状不满意,并将这种不满意归咎为对方的负面情绪,影响接下来的教育活动。

  陈健说,现在的学生心理素质脆弱,跟家长溺爱有关,家长在家不管教孩子,导致孩子在学校听不进去老师的批评,不好管。“有老师批评学生狠了,家长冲到学校跟老师发牢骚,还得通过学校领导从中调停,劝解,才互相理解”。

  河南省中学初二年级英语老师、班主任刘霞(化名)说,现在一个家庭最多两个孩子,学生在家一般都是娇生惯养,父母对小孩比较溺爱,很多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有时候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还没开始说话他自己先哭了,因为知道自己犯错了,尤其是女生。话说得重一些,还怕学生会做出夜不归宿等比较出格的事情,那责任就很大了”。

  老师越来越不敢管学生,68.0%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部分家长误解老师的正常管理,52.7%的受访者指出自媒体发达,老师稍有不慎会引来舆论压力,51.0%的受访者认为是人们法律意识增强,体罚等方式遭到抵制,41.6%的受访者归因于学校过于看重家长意见,35.1%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学生娇生惯养,心理更脆弱。

  涂丽华认为中小学教师应该严格管理学生,但应当出于对学生的爱,也要讲究方法。“中小学是特别纯真敏感的时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赞赏是学生自我教育最强大的推动力,时常胜过家长关爱的力量。老师的这种内热外严的规训与教导一旦为学生所接受,就会成为学生的自我要求,健康与成功的教育就开始了”。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
铸魂•2024&#82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困送爱心——湘潭岳塘交警看望慰问特困三胞胎家庭
学习雷锋好榜样 助残帮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敬老美名扬
雷锋精神万人传,助老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小事做起
传承雷锋精神,从身边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特别公告 | 组织机构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2754号
京ICP备1003951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7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