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2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会在成都开幕。本次年会是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转型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后的首届公益盛会,也是基金会论坛的第九届年会。为期两天的年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571家机构的918名嘉宾与会,其中基金会197家,有近200名理事长与秘书长莅临现场。
主旨演讲中,“体面公益”“宏观制度”“社会参与”“管理人才”“内部治理”“数据时代”等关键词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焦点。
管理制度、社会参与、内部治理待改善
基金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
从1981年成立第一家正规基金会直到现在,我国已经拥有6263家正式登记注册的基金会, 2015年底净资产1187亿元。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俞可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设“社会文明”的新目标,并将其纳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百年目标”之中。
各类基金会在促进公益事业、扩大社会参与、改善社会治理、推动社会创新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角度看,我国的基金会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宏观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公益基金的数量规模相对较小、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管理人才不足、内部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国际性参与不够等。
俞可平认为,至少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基金会事业的发展。
“第一,要重视基金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作用。基金会的本质功能是慈善公益,但它对社会进步的意义绝非简单的慈善公益。它关系到社会公平、公民参与、社会诚信、社会治理和社会文明;第二,要改革和完善基金会的制度环境,为基金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尤其要加强基金会的立法,制订更加合适的公共政策;第三,吸引更多的基金和人才,增强基金会自身的能力;第四,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把基金会视作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主体之一,发挥其在基层治理和社会服务中的作用;第五,要加强公益教育和培训。”
上海第一财经CEO周健工通过远程视频介绍了新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态和公益的影响。在他看来,公益正在发生两大变化:一是商业公司正在做很多公益的活儿,成立基金会和社会企业;二是科技放大了公益能力,带来更多平等,帮助更多人低成本获取信息,可以更快地发现和传播社会问题并作出及时的响应和动员。
阿里巴巴集团综合政策研究室主任朱卫国表示,当前已经进入以数据智能、网络协同、生态再造和平台治理为特征的数据时代,以阿里数据智能公益为代表的未来公益也已经到来。芝麻信用让社会更加诚信,“团圆”打拐系统使很多儿童与家人团圆,云剑行动以数据赋能精准打击假冒伪劣,蚂蚁森林让节能减排深入人心,城市大脑使得城市交通更加顺畅,这些都是基于数据和平台,产生信用和动能的未来公益新价值的体现。
“体面生活”才是公益从业者的代名词
在首日下午的开幕式论坛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奕、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以及墨卡托基金会中国代表阿克曼5位嘉宾也分别分享了他们对基金会新价值、新生态的理解和实践。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胡广华作为首个演讲嘉宾登台,并以《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基金会》为题进行演讲。
胡广华认为,公益在圈内和圈外还是呈现两重天现象。很多圈外人提及公益大多仅有三点认识:希望工程、郭美美事件和陈光标。
2015年,中国公益的捐赠额为1178亿元,但淘宝网“双11”当天的成交额是1687亿元。这是中国公益与市场的现象,公益很弱小,很微不足道。
来成都之前,胡广华做过一个调查,问过很多圈内的朋友有没有看过《公益向右 商业向左》一书,但答案令他有些吃惊,有一半的基金会同事说不知道、不清楚。
胡广华问伙伴们:“朋友圈天天在转,你们不知道?”但伙伴们答道:“你的朋友圈有大V,我们没有。”胡广华觉得正是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公益圈所谓的“圈内”和“圈外”。
在谈及公益机构收取管理费的话题,胡广华也毫不犹豫“亮剑”。
胡广华认为,公益机构就应该实实在在地收取管理费,公益从业者也应该名正言顺地拿体面工资。
“有些人对公益机构收管理费不理解,我觉得如果项目有价值,机构为了保障项目有效执行,收取管理费用正常;但如果项目不好,即便给高额管理费,公益机构都不应该承接,公益从业者应该对行业负责。公益从业者不是慈善家,是以公益为职业的从业者,是公益行业的职业经理人。做公益要有情怀,但仅有情怀是没有用的,应该让自己安心,有稳定的工资保障,才会专心公益。”胡广华说。
“当公益从业者自身都要成为被救助对象时,我们的理想就会破灭。我们提倡价值导向,提倡行业品味,‘穷酸’不应该是公益行业的代名词。当公益从业者的收入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公益职业经理人的工资不低于其他职业经理人的收入,这才说明我们公益事业百花齐放。”胡广华补充道。
腾讯慈善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孙懿认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作为非官方的网络对话平台,要实现人人公益,光靠平台和有爱的人都不够。在社会生态之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位置,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公益伙伴,他们是整个社会生态的发动机,基金会应该更多的为公益伙伴赋能。”
她说:“基金会始终关注三类人群的需求,捐赠人、公益人和受益人,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倾听分析用户需求,并细化到产品。今后,基金会将与更多公益伙伴创造更多公益场景,让用户非常自然完成从心尖到指尖的行动。同时,还将通过平台探索为用户建立起一个伴随终身的爱心账户,记录点滴善行。”
胡广华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认为应该为公益组织赋能。“过去,基金会大多自己做项目,承接一个项目执行时会压力倍增,如果成为资助型基金会,找到合适的NGO合作,为NGO赋能让其成长,将大大降低基金会运作执行成本,也能帮助中、小型民间机构较快成长。”
“成为资助型基金会,基金很重要,应该让基金会有充足的基金保证机构运转,让基金有效保值增值。”胡广华补充道。
联合为了发声
2008年最初之时,有8家机构联合成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论坛成员,2017年则有20家基金会加入,这样的变化使得论坛的主体更加多元。
作为论坛组委会秘书长的吕全斌觉得,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是一个网络对话平台,《慈善法》界定不再区分非公募基金和公募基金后,经组委会讨论改名“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让成员更有代表性,让这个论坛包含更多的话题和议题。
2016年,随着《慈善法》的正式实施,成立满两年的慈善组织即可申请公募资格,结束了公募权为公募基金会、各级慈善会和红十字会独有的历史。
同年,百度公益基金会当选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轮值主席,该基金会理事长郭力表示:“无论从历史联系还是机构设置来看,基金会发展的多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准行业联盟组织存在意义越来越大。不光是为了抱团取暖、沟通交流,更多是让机构们站在一块共同发声,这对于公益行业的整体对外形象和姿态都很有意义。”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申宇也表示:“对于基金会全行业的发展,平台对话非常重要,通过联合发声,让公众知晓公益并参与公益,这是基金会应该承担的使命。”(记者 张明敏)
|